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儿苯丙氨酸与酪氨酸比值的变化,探讨苯丙氨酸/酪氨酸与MODS的关系.方法 选择40例MODS患儿(MODS组)和正常体检的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利用反相高效液湘色谱法检测MODS组患儿入院第1、8天时及对照组体检时苯丙氨酸、酪氨酸变化,计算两者比值的变化.结果 MODS组入院后第1天苯丙氨酸高于对照组,苯丙氨酸/酪氨酸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第8天,MODS组苯丙氨酸/酪氨酸仍高于对照组,但低于第1天(P<0.05).结论 MODS苯丙氨酸/酪氨酸随病情好转而下降,苯丙氨酸/酪氨酸可以为MODS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机率和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年收治的29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纠正胎龄32w或生后4~6w时,由眼科医生用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并对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筛查出R...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早期诊治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新生儿科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 000 g的住院早产儿,在纠正胎龄32~34周或生后4~6周时,由眼科医生用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将患儿分为ROP组和眼底正常组,对于检出阈值病变的患儿全部给予眼底激光凝固术治疗,对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年期间我科共收治早产儿785例,符合筛查标准的早产儿395例,共发现ROP 90例,发生率占筛查病人的22.8%;其中阈值病变24例(占筛查病人的6.1%).22例阈值病变患儿接受了眼底激光凝固术治疗,随访1年全部保存视力,2例家长放弃治疗的患儿,1年后随访均失明.未达阈值病变的ROP患儿定期随访,半年后病变消退.将ROP组与正常眼底组比较.单因素分析提示:ROP组的胎龄较正常眼底组低,(31.10±1.96)周比(33.21±1.7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9.P<0.001);ROP组的出生体重较正常眼底组低,(1 508±312)g比(1 900±35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59,P<0.001);ROP组的吸氧时间较正常眼底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眼底组相比,ROP组更多合并窒息、肺透明膜病、贫血(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胎龄小(OR=0.709,P<0.05)、体重低(OR=0.179,P<0.05)、吸氧时间>5 d(OR=5.474,P<0.001)是ROP的危险因素.结论 ROP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出生体重越小、胎龄越小、氧疗时间越长ROP的危险性越大,防治ROP的关键在于早期进行眼底筛查和及时对阈值病变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血清IL-10及TGF-β水平,分析其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经回避激发试验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20例为牛奶蛋白过敏组,选取同期健康婴儿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两组婴儿血清IL-10、TGF-β及IgG4水平,同时检测食物过敏原总IgE以及牛奶特异性IgE。 结果 牛奶蛋白过敏组总IgE>200者5例,总IgE 100~200者2例,总IgE<100者13例。血清IL-10、TGF-β及IgG4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t=-3.130、-2.811、-3.463,P<0.05)。在牛奶蛋白过敏组中,IgE阳性亚组与IgE阴性亚组IgG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1,P>0.05)。 结论 IL-10及TGF-β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gG4与IgE可能无关。动态观察IL-10及TGF-β水平变化,对尽早了解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疾病的转归或耐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国外报道1岁以内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发生率为2.0%~7.5%~([1]),目前国内尚无确切统计数据。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主要表现为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但因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凭临床经验诊断的牛奶蛋白过敏高于实际牛奶蛋白过敏的确诊率,导致患儿接受了不必要的饮食回避,而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的欠佳的口感使患儿每日的摄入总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也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早产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状况,分析其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住院的早产儿,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ELISA法检测脐血血清CMV IgM与DNA。同时记录新生儿和母亲的人口学信息,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先天性CMV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315例早产儿,血清CMV IgM和(或)CMV DNA阳性者占1.98%(26/1315),CMV IgM阳性者占1.44%(19/1315),血清CMV DNA阳性者占1.14%(15/1315),CMV IgM与CMV DNA均为阳性者占0.61%(8/1315)。早产儿先天性CMV感染症状较为轻微。母亲年龄<25岁、初次妊娠、孕期胎膜早破是早产儿先天性CMV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早产儿先天性CMV感染发生率较高,以无症状感染为主。提高年轻育龄妇女对CMV的知晓率、加强早产儿先天性CMV感染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秋泻灵合剂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液体疗法及口服思密达、妈咪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秋泻灵合剂口服治疗。观察临床有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8%,对照组为75.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秋泻灵合剂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用思密达和制霉菌素联合外用治疗鹅口疮,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门诊,男28例,女1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圳市2008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对2008年在本院就诊的430例手足口病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总结治疗体会。结果430例手足口病1~6岁以下占78.6%,均有口腔黏膜疹和手足皮疹,发热135例(31.4%),低热为主,并发支气管炎45例(10.5%),肺炎23例(5.3%)。83例抽检病例中,EV71阳性72例,CAV16阳性7例,二者均阴性4例。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EV71,发病人群大部分为1~6岁儿童,并发症以支气管炎和肺炎为主。治疗上以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做好院内防控措施是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深圳市手足口病基因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深圳市2008年3~6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原学调查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对2008年3~6月在该院就诊的430例手足口病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随机抽取83份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基因检测,鉴别其基因型。结果:43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1~6岁以下占78.6%,均有口腔黏膜疹和手足皮疹,发热135例(31.4%),以低热为主,并发支气管炎45例(10.5%),肺炎23例(5.3%)。83例抽检病例中,EV 71阳性72例,CAV 16阳性7例,两者均阴性4例。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EV 71,发病人群大部分为1~6岁儿童,并发症以支气管炎和肺炎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