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CD/5-FC自杀基因体系协同γ-IFN在正常免疫力小型动物体内对肿瘤的抑制效应及远端旁观者效应.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CD基因质粒瞬时转染小鼠肝癌H22及空质粒转染的H22细胞,分别接种于KM鼠双侧前腋下皮下;向小鼠体内注射5-FC及γ-IFN,观察在γ-IFN协同作用下对转染CD基因瘤体的抑制作用和远距离空质粒转染瘤体的抑制即远端旁观者效应.结果:5-FC对转染CD基因侧瘤体抑制明显,抑制率为79.39%;在γ-IFN的协同下CD/5-FC的抑瘤作用得到了增强,抑制率为93.47%,与无γ-IFN协同作用相比,对癌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强(t=3.49,P=0.0036);存在远端旁观者效应,远端未转染瘤体的抑制率为54.42%;在γ-IFN的协同下远端旁观者效应得到显著增强,抑制率达到88.43%,同无γ-IFN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t=2.86,P=0.0212).结论:体内CD/5-FC自杀基因体系联合γ-IFN对肝癌细胞有更好的抑制效应,对肝癌的治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在创伤患者的含量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0例健康对照者与60例创伤患者,收集实验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液标本,及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血白细胞及血清CRP的测定。结果:实验组在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白细胞计数基本回归正常状况,与对照组基本持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CRP值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CRP值基本回归正常状况,与对照组基本持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数目及血清C反应蛋白在创伤患者的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创伤患者病情观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宫颈旁注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优点,随访统计其复发率,探讨其理论根据。方法:对确诊为急慢性盆腔炎的69例患者行宫颈旁注射治疗,随访统计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69例中,治愈67例,显效2例,治愈率97.1%。有效率100%。1年复发率为0,5年复发率14.64%。结论:宫颈旁注射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较好的方法,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肿瘤(digestive tract tumor,DT)的治疗措施已由过去单一的治疗方式走向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的内涵之一是不仅注重消灭肿瘤,而且重视病人全身情况和远期疗效,注重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保护患者内环境的平衡,提高免疫力,维持机体正气的理念相同.此外免疫营养治疗可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调控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过程、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并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从而提高免疫力.本文分析了免疫营养和传统中医药在DT综合治疗中的辅助作用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危重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0名健康对照者与60例危重病患者,收集实验组患者入院24小时内及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静脉血液标本送检,分别进行总T 3(TT 3)、总T 4(TT 4)、游离T 3(FT 3)、游离T 4(FT 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测定,并留取上层血清进行TNF及IL-6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总T3(TT3)、总T4(TT4)、游离T 3(FT 3)、游离T 4(FT 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TNF及IL-6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危重病患者的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危重病患者病情观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蛎昆一号制剂对5-氟尿嘧啶(5-Fu)致小鼠骨髓抑制外周血中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纯系雄性BALB/c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Fu、5-Fu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蛎昆一号制剂低、中、高剂量6个组。经腹腔注射肿瘤化疗药5-Fu建立小鼠骨髓抑制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1天上午使用不同剂量的蛎昆一号制剂灌胃,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7 d后上午取眼球血进行血常规分析。结果 小鼠在注射5-Fu造模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单核细胞比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不同剂量的蛎昆一号制剂及阳性对照(rhG-CSF)均有效地升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数值,且单核细胞比率也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但以蛎昆一号制剂中剂量组的效果最为明显,复方制剂高剂量组次之。结论 蛎昆一号制剂能够明显改善5-Fu化疗药物所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现象,增加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数目;降低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比率,表明蛎昆一号制剂能够有效的恢复骨髓抑制小鼠造血系统,提高造血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瞬时转染消化道肿瘤细胞的差异.方法: 采用pEGFP-N1质粒为报告基因,流式细胞仪技术(FACS)来分析阳离子脂质体介导3种细胞的瞬时转染率,设立裸质粒的转染为空白对照组,将转染的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像;采用MTT法检测3种细胞的倍增时间,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细胞倍增时间和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之间的联系.结果: BEL-7402,QBC,BXPC3 3系细胞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瞬时转染率分别为26.99%、2.25%和30.36%,BEL-7402和BXPC-3同QBC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3个细胞系裸质粒的转染率分别为0.22%、0.29%和0.18%,3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EL-7402、QBC、BXPC-3的倍增时间分别是34.48 h、64.94 h和26.29 h,QBC细胞同BEL-7402及BXPC-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对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细胞有更好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2周。本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起病越早的对胎儿影响越大。本文对元堡乡卫生院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共6年收治的妊娠中期发生妊高征的8例孕产妇,就其临床经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背景:人肠三叶因子为新型的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生长与迁移,并使细胞具有很强抗凋亡能力,在维持胃肠黏膜完整性、黏膜保护与损伤修复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胃肠道等多个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肠三叶因子(三叶因子3)在黏膜修复及作为肿瘤标志物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相互作用蛋白及具体分子机制不明确。 目的:构建和表达带串联StrepII和6×His两个蛋白标签的三叶因子3重组蛋白,以进一步利用研究体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串联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获得三叶因子3相互作用蛋白。 方法:化学合成用于串联亲和层析的标签(StrepII-TEV-6×His)基因序列,并以三叶因子3表达载体为模板,PCR扩增三叶因子3基因序列,通过Xba I位点实现标签与三叶因子3基因序列的融合,并将标签置于三叶因子3蛋白的C端,融合基因通过EcoR I+Hind III酶切,克隆于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了三叶因子3串联亲和层析表达载体pTFF3-C-StH。表过载体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胃癌细胞AGS,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了三叶因子3串联亲和层析表达载体pTFF3-C-StH,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载体构建完全正确。表达载体成功转染胃癌细胞株,并获得重组蛋白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证明表达产物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为串联亲和层析纯化三叶因子3相互作用蛋白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和工具。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肝BEL-7402、胆QBC、胰BXPC-3三系肿瘤细胞杀伤效率的比较,探讨影响这种杀伤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BEL-7402、QBC、BXPC-3三系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及倍增时间.FACS测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三系肿瘤细胞瞬时转染效率.MTT法测定阳离子脂质体介导CD/5-FC自杀基因体系对瞬时转染的肝胆胰三系肿瘤细胞体外杀伤效率.观察细胞倍增时间与转染效率与杀伤效率之间的关系.FACS对三系肿瘤细胞瞬时转染自杀基因后凋亡进行比较,并用H0chest33342染色后进行观察.结果:BEL-7402、QBC、BXPC-3的倍增时间分别是34.48、64.94、26.29 h.QBC细胞同BEL-7402及BXPC-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EL-7402、QBC、BXPC3三系细胞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率分别为26.99%、2.25%、30.36%.BEL-7402和BXPC-3同QBC细胞有显著差异(P<0.05);瞬时转染自杀基因后抑制效率分别为83.24%,16.97%,92.32%;在CD/5-FC杀伤三系细胞可能的机制-凋亡的研究中,三者凋亡率分别为27.8%,5.49%,36.5%.结论:生长周期短,倍增时间快的细胞系瞬时转染率高,对CD/5-FC自杀基因疗法比较敏感,该自杀基因疗法可能对临床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