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经后路整复胸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相邻的单一节段进行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后外侧植骨融合,评价其脊柱稳定性。方法:对接受手术的23例患者随访4~5年,将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测出X光片伤椎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9mm,术后一周平均为31mm,术后4~5年平均为26mm。骨折后成角的Cobb’s角术前平均为21°,术后1w平均为6°,术后4~5年平均为11°。结论:后路单个椎间隙固定治疗胸腰椎屈曲性压缩骨折可行,复位好,远期矫正度有小部分丢失;可最大范围保留其他椎间隙的功能,缩小了手术制伤范围。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颅脑损伤患者,而颈部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很少见,硬膜外血肿以急性者最多,约占85%,亚急性血肿约占12%,慢性血肿很少见^[1],我院近日收治了一例颈部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颈椎先天性融合邻近节段退变状况,明确颈椎融合是否会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共收集颈椎先天性融合病例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27岁(12~51岁),主要通过MRT2加权像调查颈椎先天性融合邻近节段退变状况;从同期收治的平均年龄为35岁(12~51岁)的颈椎外伤病人83例中随机抽取3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颈椎先天性融合组发现退变间盘128个,对照组发现退变间盘53个,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先天性融合组出现颈髓压迫症状3例,对照组在外伤以前没有一例有颈髓的压迫症状。结论:颈椎先天性融合导致其相邻间隙的退变的加快,但临床多以局部症状为主,且出现症状的时间应在10年以上,个别病例可以在轻微的外伤后出现瘫痪。据此预测,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有促进相邻间盘退变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胸腰椎Chance骨折的诊治过程,随访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Chance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术后9个月以上的随访,骨折复位、内固定良好,骨折愈合好,恢复快。结论:胸腰椎Chance骨折少见,易误诊,须仔细阅片分析,螺旋CT检杏有助于诊断,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同定治疗胸腰椎Chance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马尾神经硬膜疝的发生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日-2011年6月1日收治的41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致伤机制、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和随访数据,观察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情况. 结果 4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49例(11.8%)术中探查发现合并马尾神经硬膜疝.前路手术组115例患者,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率7.8%(9/115).后路手术组301例患者,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率为(13.3%,40/301),其中40例腰椎爆裂骨折伴椎板骨折患者中有38例合并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率为95%.发生马尾神经硬膜疝的患者中44例(90%)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5例(10%)虽然神经功能完好,但在术中发现很大一部分马尾神经根被嵌夹在椎板骨折裂隙中. 结论 对于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及椎板骨折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考虑创伤性马尾神经硬膜疝存在的可能,术中应谨慎操作以防止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6.
王鹏涛  张嘉男  刘团江  刘鹏  贺宝荣  郝定均 《骨科》2021,12(3):232-235,253
目的 探讨3D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t-omy and fusion,ACD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ACDF手术的病人178例.其中,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行传统ACDF手术的103例纳入常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74例腰椎间箍突出症翻修患者的MRI资料。结果本组174例,男102例,女72例;年龄28~81岁,平均46.8岁。距初次手术时间7d~6年。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MRI检查。其中61例同时行Gd增强扫描。结论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的原因大多能很好的做出诊断,但对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引起的神经根刺激却不如CT。  相似文献   
8.
自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RF -Ⅱ系统结合椎体间螺纹融合器治疗腰椎弓峡部裂伴滑脱症 2 1例 ,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5例。年龄 2 5~ 6 3岁 ,平均 4 4岁。病程 8个月~ 10年 ,平均 5年 2个月。所有患者均存在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X线片及CT检查均显示双侧椎弓峡部裂伴滑脱 ,L4椎体 14例 ,L5椎体 7例 ,按Mey erding分类 :Ⅰ度 12例 ,Ⅱ度 7例 ,Ⅲ度 2例。其中 2例为二次手术 ,13例合并椎间盘突出。1 2 手术方法 选用北奥公司RF -Ⅱ系统和SOFAMOR -DANEK公司的钛合金多孔螺…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为E级(P<0.05)。3例Ⅳ型、22例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分型,其可信度较高。根据分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该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Ⅰ期治疗手术椎体数>3个的急性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0月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