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张患有糖尿病,血糖平时控制不是很理想,也未在意。一天,老张在公园练功,突然晕倒,并伴有恶心呕吐。同伴将他迅速送往医院,在医院急诊科李大夫马上给他做了心电图和心肌酶,告诉病人家属老张得的是  相似文献   
2.
杨九天  朱晓云  刘喜明 《陕西中医》2021,(12):1745-1747
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基于甲状腺与脾脏在生理上的关联及甲状腺功能异常不同类型的疾病特点,探讨从脾论治甲状腺功能异常。明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的基本病机分别为脾阴不足和脾阳亏虚,并分别给予益气养阴、益气温阳两种基本治法。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用甘淡平和及甘酸微寒之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用甘温扶正及辛温开散之药。  相似文献   
3.
黄连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自古为医家所重用。文章概括本草中黄连的功效清热泻火、燥湿厚肠、解毒;分析《伤寒杂病论》中14个应用黄连方剂,认为黄连具有与苦寒药、辛宣药、补固药进行配伍的特点,且剂量和煎煮法皆随不同的主治而变化;后世医家认为黄连为清热泻火的主药,为治疗湿热痢疾的要药,以及治疗疮疡肿毒的良药,并以此分类列举黄连的古方应用,概括历代医家对黄连炮制方法的发挥。文章意从黄连的功效、配伍、剂量、用法四个方面,总结概括古代黄连的临床应用特点,以期对现代临床合理应用黄连提供临床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医在肥胖2型糖尿病理论体系上的缺如,课题组按照“源于实践一理论创新一指导临床”的研究思路,历经长期临床实践,结合《内经》理论,提出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为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病位在脾、胃、肝、胆:土壅木郁是中满化为内热的枢机。开郁清热为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基本治法。以期为丰富中医糖尿病理论、提高中医糖尿病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恢复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ARS恢复期患者80例,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对照组,单纯西药对照组用西医四联疗法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四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以益气养阴法为主的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西医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对SARS恢复期患者免疫功能有着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再论消渴病概念与临床面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与2型糖尿病(T2DM)均为饮食相关性疾病,从脾瘅到消渴病,再发展为偏枯、雀盲等,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再到并发症期的自然发展过程相吻合,但在T2DM中约85%的患者肥胖或超重,60%血脂异常,80%的症状不典型,50%的无任何症状。许多患者初次诊断为T2DM就已经存在早期血管并发症,故与传统具有“三多一少”,病机为“阴虚燥热”的消渴病有本质的区别,见于肥人的消渴病符合《内经》“中满内热”理论,由此推测,在消渴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另外一条非“阴虚燥热”的发展/转变途径。  相似文献   
7.
路志正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国内著名中医学家,擅长调理脾胃治疗各种内伤杂病和疑难病症,疗效卓著,享誉海内外。路老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18字决作为学术思想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浓缩和精华。该文就"调中央,运四旁"的含义、理论基础、现代支撑、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尤其是脾胃与五脏、六腑、经脉、气血、五官九窍以及关节之间关系的论述精到,可窥见路老学术思想之一斑,对于领会、继承和发扬当代中医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肿消对甲状腺细胞凋亡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甲状腺FRTL细胞,按甲肿消剂量不同分为:0(对照组)、0.2、0.4、0.8、1.6 mg·mL^-1组。甲状腺细胞培养24 h后,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改良愈创木酚法检测TPO活性。结果给药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凋亡小体及细胞核碎片。0、0.2、0.4、0.8、1.6 mg·mL^-1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67±0.816、7.517±0.646、14.183±0.752、17.033±1.461、23.767±0.734,与药物呈剂量依赖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PO活性(单位:GU.mg-1蛋白×10^3)分别为:9.395±1.79、7.289±1.205、6.175±1.818、4.347±0.948、2.93±1.977,随着给药剂量的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肿消可能通过诱导甲状腺细胞凋亡及抑制TPO酶活性来影响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9.
路老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十八字诀作为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调升降”在调理脾胃中居于重要地位。文章就“怡情志,调升降”中“调升降”的含义、理论基础、病证类型、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重点解释了调理脾胃升降的方法以及用药法度,由此窥见路老学术思想之一斑,对于领会、继承和发扬路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NIDDM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专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1.1辨证分型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对糖尿病进行系统的辨证分型,根据糖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