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例1,男,9岁,1年来出现直立时头晕、乏力,活动时加剧,症状反复。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久坐时亦发生头晕、乏力,学习成绩下降。1周前因参加学校升旗仪式中出现头晕加剧,并昏倒在地,神志不清约5min,平卧位后恢复正常。查体:体检除消瘦外观、血压:平卧位115/60mm Hg(1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8岁。因发现双侧乳房肿大3d ,于2 0 0 3年8月就诊于我院儿科。3d前患儿家属发现患儿双侧乳房肿大,右侧为著,局部无红、压痛。查体:头颅五官端正,颈软,胸廓无畸形,双侧乳结肿大,右侧3cm×3cm ,左侧2cm×2cm。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肿大。外生殖器呈男童外生殖器外观,但阴茎较小,且双侧睾丸较硬、较小,约1 0cm×0 8cm×0 5cm。四肢无畸形。辅助检查:血孕酮0 5nmol/L ,睾酮0 0nmol/L ,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促甲状腺素、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垂体泌乳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3269份血液标本所分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24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165株,革兰阴性菌72株,真菌4株。检出率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4.9.8%),大肠埃希菌(7.9%),克雷伯菌属(6.6%),铜绿假单胞菌(5.0%),金黄色葡萄球菌(4.2%),不动杆菌(3.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严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普遍较高。结论CNS是引起我院儿童败血症最主要的病原菌,由它引起的败血症首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治疗。  相似文献   
4.
轻度胃肠炎伴无热惊厥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enigninfantileconvulsionswithmildgastroenteritis,BICE)提出之前,因缺乏对该病的认识,造成临床诊断的模糊和混乱,导致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加重了家长和患儿的经济与精神负担。1982年国外学者首次提出BICE后,在国外引起重视。近几年,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有关BICE的研究和报道逐渐增加。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国内报道的文献数量及病例数相对较少,其临床特点及病冈还有待进一步了解。为此,本文对我院符合BICE诊断的19例病例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提高对BICE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腹泻病继发急性假性肠梗阻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急性腹泻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病,继发急性假性肠梗阻临床报道较少.收集本院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小儿急性腹泻病继发急性假性肠梗阻10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检查在儿科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8例临床疑诊小肠疾病的患儿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胶囊内镜通过胃的平均时间、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成功率和失败率、小肠病变检出率及患儿的耐受性和并发症。结果 28例患儿均成功吞服胶囊内镜并完整排出,检查过程患儿耐受良好。胶囊内镜通过胃的时间20~280min(中位数64min),通过小肠的时间93~380min(中位数255min),检出病变20例(20/28,71.43%)。结论对疑诊小肠疾病,胶囊内镜检查是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恙虫病是一种全身小血管炎症病变的疾病,侵犯全身各个脏器,临床表现多样化,易造成误诊。为提高对恙虫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本文收集我科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误诊的32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灭活卡介苗与酮替芬联用预防小儿哮喘发作50例刘友隆汤秀霞三明钢铁厂医院(365000)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于复发,难以根治。临床上对哮喘的研究侧重于治疗,在预防哮喘发作上的研究相对不足。我们于近年试用灭活卡介苗(以下简称死卡)划痕配合口服酮替...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检查在儿科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28例临床疑诊小肠疾病的患儿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胶囊内镜通过胃的平均时间、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成功率和失败率、小肠病变检出率及患儿的耐受性和并发症。结果 28例患儿均成功吞服胶囊内镜并完整排出,检查过程患儿耐受良好。胶囊内镜通过胃的时间20~280 min(中位数64 min),通过小肠的时间93~380 min(中位数255 min),检出病变20例(20/28,71.43%)。结论 对疑诊小肠疾病,胶囊内镜检查是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