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按照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微观系统工程研究理念,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各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SIMPP方法分析表明,学生通过对学习的自我准备、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提升,可以增强其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可度。从教师角度而言,采用因人而宜的个性化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能力,进而促进大学教育中教与学二者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防风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丽  肖永庆  刘元艳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84-1285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未抽花茎的干燥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防风的化学成分研究较详细,鉴别方法较多运用薄层色谱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2]。但高效液相色谱法多为针对防风单一成分或几个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测[2]。但中药成分复杂,单纯测定少数几种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难以控制其内在质量。因此,逐步建立尽可能全面反映整体成分特征的HPLC指纹图谱[3],体现整体性和综合作用,可更好地评  相似文献   
3.
白云花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白云花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白云花根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1D和2D NMR)鉴定结构。结果:从白云花根中分离得到8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甲氧基欧芹酚(ostholⅠ),佛手苷内酯(bergaptenⅡ),花椒毒素(xanthotoxinⅢ),异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Ⅳ),欧前胡素(imperatorinⅤ),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Ⅵ),cnidilinⅦ,珊瑚菜内酯(phellopterinⅧ)。1个双香豆素类成分,鉴定为rivulobirinA(Ⅸ)。结论:其中Ⅵ,Ⅶ,Ⅷ,Ⅸ等4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品种不同的枳实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方法:从重庆采集酸橙与甜橙枳实各2个批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所得成分的质谱数据经数据库检索并与有关标准图谱资料核对鉴定,确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峰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酸橙枳实挥发油鉴定了29个化学成分,甜橙枳实挥发油鉴定了38个化学成分,2个品种共有的化学成分24个,不同的化学成分19个,各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同一品种的2个批次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相同。结论:酸橙和甜橙枳实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种类相同,但又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探索中西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采集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挖掘中西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结果:阿维A和复方青黛丸分别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最常用西药和中成药;阿维A和银屑灵是中西药联用治疗银屑病的最常用组合。结论:文本挖掘获得的中西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不仅反映了临床用药实际,而且拓展了临床用药的范畴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考察青皮、陈皮醇提物经灌胃给药后,黄酮及香豆素等特征性多酚类成分在大鼠尿液及粪便中的代谢及排泄过程。分别对大鼠灌胃给予青皮及陈皮70%乙醇提取物,收集尿液和粪便。利用RRLC-QqQ-MS^n技术,比较多酚类成分在醇提物、大鼠尿液及粪便中的含量。通过与对照品比较,从青皮、陈皮醇提物中共鉴定了30个多酚类成分,包括黄酮及其苷类、二氢黄酮及其苷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多甲氧基黄酮类、柠檬苦素类及香豆素类等。各种不同类型化合物,入血后经体循环代谢及肾脏排泄在尿中的检测,较经肠道代谢及排泄在粪便中的检测存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多甲氧基黄酮类和二氢黄酮苷元类化合物主要经过尿液排出体外,二氢黄酮苷类和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主要经过粪便排出体外,香豆素类化合物可能经体内代谢转化,在粪便和尿液中几乎均未检测到。  相似文献   
7.
汪芳  吉力  刘元艳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1706-1707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L·的干燥叶。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其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桑苷、异槲皮苷;生物碱类葫芦巴碱、胆碱、腺嘌呤;香豆素类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此外尚含多种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本实验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NIST谱图库检索鉴定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云花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白云花根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1D和2D NMR)鉴定结构。结果:从白云花根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花椒毒酚(xanthotoxolⅠ),8-geranyloxypsoralenⅡ,右旋前胡苷元[(+)-marmesinⅢ],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Ⅳ),豆甾醇(stigmasterolⅤ),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Ⅵ),阿魏酸(ferulicⅦ)和东莨菪素(scopoletinⅧ)。结论:其中Ⅳ,Ⅴ,Ⅵ,Ⅶ,Ⅷ等5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可视化,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挖掘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治疗规律.规律通过一维频次及二维的网络图进行显示.结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西药依次为柳氮磺吡啶、甲硝唑、地塞米松、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最常与其他西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中成药依次为云南白药、乌梅丸、补脾益肠丸、理中丸和西瓜霜,中草药依次为黄连、白术、白头翁、黄芪和乌梅.补中益气丸和补脾益肠丸常与其他中成药联用,黄芪、黄连、白术常与其他中草药联用,补脾益肠丸、云南白药和乌梅丸常与地塞米松、甲硝唑、柳氮磺吡啶联用.结论:文本挖掘技术能较客观地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中西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经验总结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DAD方法建立18个批次酸橙枳实以及10个批次甜橙枳实的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对照和紫外图谱指认了17个色谱峰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4.6 mm×100 mm,2.7μm),以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6 m L·min-1,检测波长318 nm,柱温为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进一步通过SIMCA-P 13.0软件对17个确认的成分含量进行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确定区分酸橙枳实与甜橙枳实的差异性标记物。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枳实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