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公共浴池HBsAg污染状况调查荀厚勤,茆恒松,陈志明,刁端勤,胡文娥(江苏省南京市卫生防疫站南京210039)1992年1月,对我市梅山冶金公司4个职工男浴池作HBsAg污染状况调查。于浴池开场前、后,及关场前分别在大池4角水面下10cm处采样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血清标本的低温保存条件下因自然沉降对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以便引起检验操作人员的重视。方法血清标本在4℃冷藏和-18℃下冷冻保存2d后取出,室温静置30min以上使温度平衡至室温,吸取最上层和最下层的液体标本,检测蛋白、血清酶、糖、血脂等常规生化项目。结果4℃低温保存的血清标本最上层与最下层的常规生化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冷冻保存的标本最上层与最下层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温保存的标本因为自然沉降现象导致最上层与最下层的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低温保存的标本在检验前必需要充分地混匀,以防止上下层标本的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教育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长桥社区随机选择4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7例)和对照组(199例),2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批分别进行糖尿病教育4周.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FPG、2hPG、TC、TG、HDL-C、LDL-C、HbA1c水平优于治疗前.观察组干预后FPG、2 hPG、TC、TG、HDL-C、LDL-C、HbA1c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结论 社区糖尿病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明显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5.
条形码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把条形码技术与实验室信息系统相结合,提高临床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方法 结合实验室自身特点选择编码标准,在标本采集时贴上条形码.结果 简化了实验室工作流程,改变了传统的记录模式,使实验记录准确、迅速,降低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了速度与可靠性.结论 条形码技术在实验室样本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实验室管理大有益处,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的可靠性、自动化程度是实验室发展的方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前S1蛋白检测的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前S1蛋白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携带者的不同变化,评估乙肝病人的病情预后。方法:采用前展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84例不同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急性乙型肝炎10例,慢性乙型肝炎4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30例。按间隔0,1,3,6月检测随访前S1蛋白,结合肝功能和临床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前S1蛋白在急慢性肝炎发作期间及恢复期间无统计学差异;急性肝炎发作期与恢复期间,慢性肝炎发作期与恢复期间,急慢性肝炎与乙肝病毒携带者间都有统计学差异。结论:PreS1与HBV的活动有关,与肝炎的病程长短无关,PreS1持续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易发作肝炎。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接受甲肝活疫苗(H2株)后人体免疫性抗体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提示:接种H2株甲肝活疫苗后,可在宿主体内繁殖和有限的复制,产生类似于无症状自然感染过程,以诱导良好的细胞介导免疫,当甲肝病毒野毒株一旦侵入人体内.便可立即激发机体产生更多的特异性抗体和肠道局部抗体,以抵御甲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筛选、诊断、疗效考核的有效检测指标,已越来越多地在临床中使用。糖化血红蛋白目前主要的测定方法有3种:(1)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2)硼酸亲和层析法;(3)免疫分析法。本文用免疫抑制比浊法与金标层析法分别检测血标本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对临床缺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缺乏症是临床最常见的引起贫血的原因,临床上可分为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缺铁性贫血.目前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要早期明确(区别合并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等缺铁性贫血)诊断.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骨髓小粒可染铁,总铁结合力(TIBC),运铁蛋白饱和度(TS)测定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诊断铁缺乏症的指标,但它们在反映缺铁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其中SI,TIBC,TS并不能早期反映铁缺乏的指标.SF骨髓小粒可染铁检查是目前公认的可以早期反映贮存铁缺乏的良好指标,是缺铁检查的金指标,但是创伤性检查,难为无贫血症状的患者接受,无法用于铁缺乏症的筛选.血清铁蛋白易受多种病理因素干扰而升高.1986年kohgo应用放免法检出人血清中存在的少量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以来,sTFR被认为是继血清铁蛋白之后诊断贫血性疾病的又一重大进展,无性别,年龄差别,亦不受妊娠,感染,肝病和其它慢性疾病的影响.本文通过对SI、SF TIBC、sTFR的测定探索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对临床铁缺乏症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PCR法测定HBV-DNA的临床意义杨蓉芳刁端勤胡林华上海梅山集团公司医院免疫室(210039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体外由引物介导的特异基因组或克隆序列的酶促扩增技术,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我科于1996年用PCR法测定237例乙肝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