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轮换注射部位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儿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时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150例次,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发生例数及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01)。结论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可以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认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性,规范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提出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回顾近几年对低分子肝素钙基础理论的认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治疗肾病综合征过程中的体会,提出肾病综合征的护理要点。结果: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不但要观察疗效,掌握注射方法和部位,还要注意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变化。结论:掌握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护理要点.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1-12月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将2009年1-10月3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全程、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在疾病认知、饮食知识、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可增强患儿及家属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疾病复发率,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以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为特点。本病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如何从患儿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是儿科护理人员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此,笔者调查了32例肾病综合症患儿和家长的健康需求,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脂溶性维生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案例 患者,男2岁,因发热3d于2008年7月18日来本院儿内科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138.5℃,双眼结膜充血,口腔及咽部充血(+),咽后壁可见数个溃疡,无脓,可见草莓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4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患儿过敏性紫癜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蚕豆病溶血危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病是一种先天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当患者进食蚕豆、蚕豆制品或服用具有氧化作用的药物等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出现溶血危象,若不及时抢救治疗常于发病后1—2d死亡。该病在广东、广西报道较多,近年来在本地区发病呈上升趋势。本院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蚕豆病危象患儿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总结肾病综合征患儿和家长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通过问卷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绝大部分肾病综合征患儿和家长对健康教育需求反应强烈。结论通过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儿和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信心,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士的素质,促进了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进行保留灌肠是我科的常规操作,婴幼儿用药剂量小、要求准,而传统的灌肠用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肛管较粗,易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常导致排便。影响治疗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玻璃灌肠器管径粗,乳头内贮存的1ML药液常被忽略,现介绍一种简易、准确、疗效好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川崎病患儿血脂代谢变化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害的关系,探讨是否可以将血脂作为川崎病后监测指标,尤其对冠脉病变组通过早期血脂干预达到促进冠脉修复的目的.方法 选择40例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患儿,在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分为冠脉病变组和冠脉正常组各20例,同时进行血脂6项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于恢复期的1、3、6、12个月进行血脂和心脏彩超检查,两组冠脉和血脂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川崎病患儿无论有无冠脉损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但是与冠脉正常比较,冠脉病变组TG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L的升高水平、HDL-C的下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1、ApoB、LDL-C的异常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趋势比较血脂代谢紊乱恢复正常水平冠脉正常组优于病变组.结论 川崎病患儿有冠脉损害时血脂紊乱更为严重,因此对病变组尤其应注意血脂监测,可以考虑通过指导饮食、改变生活习惯、临床早期干预来达到促进冠脉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