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和常规低通量透析(HD)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尿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和治疗6月后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水平及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RP和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更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血清BNP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研究针对痛风伴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45例痛风伴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止痛并加用别嘌醇片降尿酸进行治疗,将治疗前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及肾功能改善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1周后95%患者关节红肿及疼痛已缓解;患者治疗2周后的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下降到正常范围。治疗年及1年时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减低(P<0.05);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止痛并加用别嘌醇片降尿酸对痛风伴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并维持肾功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医学院附属石龙博爱医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是否死亡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26例)与对照组(47例).调查患者的死亡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6例患者中,5例死于心力衰竭,6例死于脑血管意外,6例死于严重感染,5例死于消化道出血,4例死于其他病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对照组透析前年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磷、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透析前高龄、低肾小球滤过率及高血磷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高龄、低肾小球滤过率及高血磷临床特征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较差,对于此类患者应做好预防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并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对我院风湿门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36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联合应用二种改善病情药柳氮磺吡啶和甲氨蝶呤为实验组,柳氮磺吡啶0.5/d,1天3次;甲氨蝶呤10mg/周;另一组只用柳氮磺吡啶0.5/d,1天3次作为对照组;两组都应用扶他林25mg/d,1日3次,治疗12周后观察达到AS疗效评价标准(ASAS20)的患者比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Bath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脊柱痛、晨僵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周时达ASAS20比例实验组为89%,对照组83%。两组治疗后BASDAI指数、脊柱痛、晨僵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有明显改善,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O.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对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短期治疗,联合应用柳氮磺吡啶和甲氨蝶呤对比单用柳氮磺吡啶短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对病情相对较轻的女性患者,可首选柳氮磺吡啶,治疗效果欠佳时可加用甲氨蝶呤,注意联合用药可能出现副作用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伴抑郁症状患者加用黛力新干预的疗效.方法 经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在17~27分有抑郁症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类风湿治疗上加用黛力新2片/天,早晚各一片,治疗6周,再次用HAMD量表测评观察其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使用生命质量调查表SF-36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黛力新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对比无差异.干预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提高.结论 黛力新能明显改善类风关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分析品质管理圈(QCC)模式在降低血液透析(HD)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为QCC活动前(没有开展品管圈活动),2016年4月至10月为QCC活动后(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QCC活动前后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急诊透析例次和严重高钾血症引起的病死率.结果 QCC活动后患者血清钾浓度为(5.04±0.95) mmol/L,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的(5.54±1.32) mmol/L(t=3.374 6,P=0.009 6);QCC活动后高钾血症发生率为10.17%,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的23.33%(x2=2.541 8,P<0.05),QCC活动后高钾血症急诊透析为0次,无患者因高钾血症而死亡,QCC活动后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QCC活动前的80.00%(x2=13.123 4,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因高钾血症而急诊透析的例次,降低了心跳骤停的发生,为延长HD患者生命周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低蛋白质饮食联合复方α酮酸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和营养状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MH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实验组22例。对照组开放蛋白饮食并给予碳酸钙(600 mg bid),实验组给予改良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酮酸12片/d。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和上臂肌围(AMC)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实验组血钙、钙磷乘积呈升高趋势(P〈0.05),血磷呈降低趋势(P〈0.01),iPTH无变化(P〉0.05)。对照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均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BMI、Hb、Alb、AMC均呈升高趋势(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联合改良低蛋白质饮食可有效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同时并不会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28例CRF继发SHP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4)及对照组(n=14),两组均给予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骨化三醇大剂量间歇疗法(也称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那卡塞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钙、血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钙、血磷、iPTH及钙磷乘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治疗CRF透析SHPT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钙、血磷及iPTH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7例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透析前后所有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及心室肥厚的发生率.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23例)与非左心室肥厚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项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透析后左心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肥厚组与非肥厚组高容量负荷、高血压、贫血、透析是否充分及营养不良情况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容量负荷(β=1.624,OR=5.073)、贫血(β=1.519,OR=4.568)、透析不充分(β=1.213,OR=3.364)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容量负荷、贫血、透析不充分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上述临床特征的患者,应进行早期的预防性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