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玉屏风散治疗实验性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对实验性小鼠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HSK)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组各30只。通过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60只小鼠60眼(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各30只)的角膜建立HSK小鼠,实验组小鼠灌服玉屏风散水煎剂,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在裂隙灯下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小鼠角膜上皮炎的愈合情况及角膜的混浊度;并分别在给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随机取3组小鼠眼眶静脉血,离心取血清,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同时行眼球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小鼠角膜混浊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治愈率75%,对照组治愈率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小鼠第14天、第28天血清IL-2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鼠角膜组织病理检查示实验组第7天、第14天、第28天角膜炎症反应程度较模型对照组轻。结论玉屏风散能调节小鼠免疫功能,对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acuteretinalnecrosissyndrome,ARN)由日本学者Urayama等于 1 971年首次报道。我国从 1 985年至 1 995年间共报道 2 9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 ] ,近年来逐渐受到眼科工作者的重视 ,常表现为广泛视网膜全层坏死 ,病情进展迅速 ,80 %~ 85 %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而导致失明[2 ] 。早期诊断及治疗能挽救视力。笔者于 1 999年至 2 0 0 1年收治 3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 ,采用积极抗病毒治疗 ,并试行玻璃体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为 1 999~ 2 0 0 1年收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ethyl-5,4'-dimethoxygenistein,dFMGEN)拮抗高糖诱导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RCEC)损伤的浓度效应.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dFMGEN和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作用于高糖损伤的猴RCEC.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活性,MTT法测定细胞增生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观察不同浓度的dFMGEN及FEN拮抗高糖诱导RCEC损伤的浓度效应关系.结果 3.0 μmol·L-1和10.0 μmol·L-1dFMGEN组及GEN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分别为(106.600±1.172)U·L-1、(96.900±1.677)u·L-1、(99.400±1.113)U·L-1,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29.9%、27.3%和29.1%,细胞凋亡率为(20.20±2.35)%、(9.27±1.30)%、(12.80±4.43)%,与高糖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FMGEN能拮抗高糖诱导体外培养的RCEC损伤,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较其先导化合物GEN所需的浓度低而作用更明显,这种拮抗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随浓度的提高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眼部热烧伤是常见的眼外伤,常导致眼表结构的破坏,产生角膜混浊、睑球粘连,甚至眼球溶解等并发症。如何重建眼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眼科的工作重点。作者在2000~2001年间,应用血栓通(广州永康药业公司)加自血加维生素C患眼球结膜下注射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为常见角膜疾病,易反复发作,并造成角膜混浊以致失明.由于复发病例病程长,患者难以耐受长期治疗而终止.  相似文献   
6.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为常见角膜疾病,易反复发作,并造成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复发病例一般病程长,常规治疗患者难以耐受而终止,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可以干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眼科界许多学者力图从中医中药中发掘有效的抗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方法和药物,近20年来有了一些进展,临床经验提示玉屏风散具有较好的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的作用,我们在临床上应用玉屏风散加味及干扰素、无环鸟苷等药物对此症进行抗复发治疗观察,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a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a,TrkA)受体阻断剂K252a对角膜碱烧伤后的大鼠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60只SD大鼠制备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A、B、C及D组,分别给予50、100及200 nmol/L的K252a滴眼液和生理盐水滴眼,一日2次,连续14 d。于碱烧伤后D3、7和14,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长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水平;碱烧伤后D14观察各组角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碱烧伤后D3、7及14,D组的CNV长度和面积均大于其他3组(P <0.05...  相似文献   
8.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为常见角膜疾病,易反复发作,并造成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复发病例一般病程长,常规治疗患者难以耐受而终止,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可以干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1例(22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个月至1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观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眼压变化.结果 20只眼眼压控制正常,2只眼需滴降眼压药物,22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治疗青少年近视、控制近视进展的疗效.方法 研究120例(240眼)青少年近视伴调节痉挛配戴渐进式多焦点镜片治疗,对照组106例(210眼)配戴普通眼镜,评估2年内屈光度增加幅度,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两组近视治疗后第一年屈光度增加幅度分别为-0.57D±0.21、-0.78D±0.32;第二年屈光度增加幅度分别为-0.45D±0.31、-0.92D±0.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渐进性多焦点镜片能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对调节痉挛者更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