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胃癌中ZBTB8A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ZBTBSAmRNA在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与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GC803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10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和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ZBTB8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ZBTB8AmRNA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和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00138±0.00015、0.00158±0.00021和0.00036±0.000055,其在SGC7901和MGC803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GES.1细胞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ZBTB8AmRNA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0152±0.0126、0.0070±0.0061和0.0079±0.0036,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后两者(均P〈0.01),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BTB8A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体分型和组织分型无关(均P〉0.05)。结论ZBTB8A可能是胃癌潜在的致癌因子,并参与胃腺癌细胞分化、浸润和转移等过程。  相似文献   
3.
胆管癌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恶性肿瘤,具有低诊断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手术是其唯一的根治方法,然而患者就诊往往在进展期,所以目前胆管癌的根治率很低,且手术复发率很高.胆管癌沿周围神经浸润是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具有的非常重要的特性,且与术后复发率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如果了解胆管癌周围神经浸润的相关机制,早期对其进行干预,必将大大提高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及预后.本文重点就目前胆管癌神经浸润研究最热门的几个可能的分子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肠套入吻合与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后胰漏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差异。方法 回顾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12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病例,采用胰肠套入吻合67例,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59例。分析两种胰肠重建方式术后胰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同时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套入式胰肠重建组术后胰漏发生率为31.34%(21/67),黏膜对黏膜胰肠重建组为13.56%(8/59);两组术后胰漏严重程度(A、B、C级)情况分别为10.45%(7/67),14.93%(10/67),5.97%(4/67)和8.47%(5/59),3.39%(2/59),1.69%(1/59)。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4.15 d vs 16.86 d),费用分别为(49 882.73元 vs 38 047.80元)。两组患者术后胰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B级所占比例、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的胰肠重建方式术后胰漏发生率和严重程度(B级)、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采用胰肠套入吻合,该法可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高位直肠滴入治疗肠梗组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中药大承气汤加减直肠滴入辅助治疗A组(60例)和未使用中药治疗的B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腹痛减轻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A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B组为7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汤剂高位直肠滴入疗法在肠梗阻的治疗中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8-2020年流感监测结果,探讨流感样病例发病特点及病原学变化趋势,为流感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安徽省2018-2020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及流感实验室的流感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安徽省24家哨点医院2018-2020年门急诊就诊人数为14 927 130例,其中ILI病例613 498例,ILI%为4.11%,0~4岁病例占53.64%;60岁及以上人群占3.50%.全省2018-2020年共报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581起,各年度分别为67起、456起、58起,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018-2020年安徽省17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78 475份,其中阳性标本11 799份,阳性率为15.04%,2018年和2019年新甲H1型流感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5.89%、42.16%;2020年流感优势毒株为乙型Victoria系,不同监测年度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00.832,P<0.001).结论 2018-2020年冬春季仍是安徽省流感防控的重点时期,0~4岁的学龄前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不同监测年度优势毒株不同;应持续加强流感监测,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表面活化PLA纤维增强胶原海绵,制备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组织工程支架?方法用己二胺处理PLA纤维,在表面引入氨基.经过戊二醛处理制备醛基活化的PLA纤维。将表面活化PLA纤维与I型胶原溶液均匀混合,经冷冻干燥和交联得到复合多孔胶原海绵。考察其形貌.物理化学性质和细胞毒性,并评价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结果活化PLA纤维可均匀分散在胶原中,明显增强了胶原海绵的抗压缩能力,而不影响其多孔结构。制得的多孔支架材料不显示细胞毒性,L929细胞在活化PLA纤维增强支架上的粘附优于纯胶原海绵和纯PLA纤维增强胶原海绵,组织学染色显示其内部细胞增殖分布更好结论表面活化PLA纤维增强胶原海绵是一种有前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紫外和自由基聚合在PLLA上接枝聚丙烯酸(PAA),制备了平均粒径316nm,zeta电位-39.88mV的表面亲水性PLLA纳米粒子,与胶原溶液混合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胶原/PLLA纳米粒子复合多孔支架。复合支架材料的孔隙率与纯胶原支架相近,而密度、湿态压缩模量有明显提高,降解率降低显著。随着复合支架中PLLA纳米粒子的增加,L929细胞在材料中的播种效率和增殖有明显提高,表明胶原/PLLA纳米粒子复合多孔支架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国产SA-120自动血型分析仪在ABO及Rh(D)血型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SA-120自动血型仪及进口Ortho Vision Max自动血型分析仪分别对我院2022年4月至2022年9月间住院患者5 862例血型样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比对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对仪器判读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仪器性能及配套试剂间的比较。结果 两种血型仪检测ABO及Rh(D)血型结果的一次判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血型仪在使用上各具优势。结论 SA-120自动血型仪能够准确有效地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但对于判读失败的结果仍应结合试管法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0.
肝脏再生是一个古老又神奇的命题,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调控肝脏再生的启动、维持和终止。肝内不同区域的肝细胞再生能力不同,而且其多倍性特征也在肝脏再生和肝脏稳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肝细胞、胆管细胞、肝祖细胞以及间充质干细胞都可以作为肝脏再生的细胞来源,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损伤诱导了最适合再生的细胞类型,阐明新生肝细胞的来源具有重要的再生医学价值。深入研究肝脏再生有助于解决如何加速肝再生,逆转肝纤维化,利用再生医学寻找肝衰竭的新疗法,扩展肝切除术特别是老年人肝切除术的适应范围和平衡肝脏移植供体受体的基本生存需要等一系列临床问题。现我们结合最新的研究,对肝再生的内源性细胞来源这一主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