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及GBS谱系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方法 收集诊断明确的GBS患者116例,根据Hadden电生理分型标准将其分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神经病(AMSAN)、不能分型和正常患者。收集患者电生理参数,包括末端潜伏期(DML)、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dCMAP)波幅、传导阻滞(CB)、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分离、F波潜伏期和出现率、自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SEP)等;并根据发病至电生理检查时间分为不同时间段:1~7d,8~14d、15~21d、22~28d和大于28d,统计不同时间段电生理分型特点,并对比不同时间段内AIDP和AMAN患者各项电生理参数异常率差异;比较AIDP和AMAN患者前驱感染史、肢体无力、感觉异常、颅神经异常、共济失调、机械通气症状和脑脊液蛋白水平差异;依据最新GBS谱系病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经典GBS和MFS及其亚型,分析GBS谱系病电生理特点。 结果 在各个时间段AIDP和AMAN均为主要的电生理分型,不能分型患者占比在发病3周内较高,3周后未见不能分型患者。AIDP患者发病1周后其电生理参数DML、MCV和F波潜伏期异常率均较AMAN高(P<0.05),且AIDP患者DML、MCV异常率较F波潜伏期异常率高(P<0.05)。AIDP患者前驱呼吸道感染率、感觉异常比例、脑脊液蛋白水平均较AMAN高(P<0.05)。在GBS谱系病中经典型GBS和重叠型患者多呈脱髓鞘或轴索改变,截瘫型、面瘫伴感觉障碍型多呈脱髓鞘改变,MFS、咽颈臂型和多组颅神经型患者电生理检查多正常。 结论 AIDP和AMAN为GBS主要电生理分型,在早期通过电生理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对于不能明确分型的患者可在发病3周后复查。AIDP和AMAN患者前驱感染史不同,并且AIDP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相对较高,电生理参数DML、MCV异常率较F波潜伏期对AIDP的诊断意义更大,同时结合早期电生理检查对GBS谱系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重复电刺激检查在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拟诊的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患者进行神经重复电刺激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测试46例MG眼肌型患者,单上睑下垂者20例,双眼睑下垂者19例,复视者有3例,吞咽困难者2例,咀嚼无力2例。共对204条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MG眼肌型患者在疲劳试验前,单独刺激眼轮匝肌、三角肌和小指展肌RNS的阳性率分别为41.30%(19/46)、15.21%(7/46)、6.52%(3/46),3块肌肉综合统计低频刺激的阳性率为58.69%(27/46),高频刺激的阳性率为5%(6/46)。疲劳试验后眼轮匝肌、三角肌和小指展肌RNS阳性率分别为47.82%(22/46)、21.74%(10/46)、6.52%(3/46)。疲劳试验前后可见低频刺激阳性率均远高于高频刺激,且高频刺激阳性者在低频刺激时全部为阳性。疲劳试验后三角肌的RNS阳性率增加;面肌、小指展肌的RNS阳性率无明显变化;3块肌肉综合统计低频刺激下RNS阳性率增高。结论 MG为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免疫性疾病,神经重复电刺激检查对MG眼肌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踝管综合征(TTS)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6例临床拟诊的踝管综合征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及肌电图(EMG)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26例患者中,单侧受累22例,双侧受累4例,共对30群受累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测,30条胫后神经中异常28条,异常率为93.3%;经感觉神经传导检测,30条足底内侧神经中异常27条,异常率90%;30条患侧足底外侧神经中异常24条,异常率80%;经EMG检测,踝管内神经相关肌肉156块,90块肌肉出现异常自发活动(57.7%),12块肌肉出现高大电位(7.7%),76块肌肉出现募集相减少(48.7%)。 结论踝管综合征为胫后神经远端病变,以轴索损害电生理改变为主。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踝管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平均年龄的增长 ,人口趋与老龄化 ,老年人骨折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 ,由于老年人各脏器机能逐渐衰退且可能体弱多病 ,在骨折后卧床治疗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病人中死亡率很高 ,因此为使病人早期功能练习 ,可减少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我们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病人 ,男 3例、女 5例。最大年龄84岁 ,最小年龄 6 2岁 ,平均 70 .2 5岁 ,按Evans分类其中Ⅱ型有 5例 ,Ⅲ型有 2例 ,Ⅳ型有 1例。术前均有二种以…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应用髋臼成形术的基础上 ,辅以其他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结果 ,但对 7~ 8周岁以上的患儿 ,由于年龄大 ,脱位时间长 ,术后关节粘连、僵直的发生率较高 ,因关节功能障碍 ,生活不能自理 ,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负担 ,我院骨科在 1995年 ,术中采取聚氨基酸膜覆盖髋臼及关节囊外预防先髋术后关节僵直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防治和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3例 15髋 ,男 7例 8髋 ,女 6例 7髋 ,年龄最大 13岁 ,最小 7岁 ,平均年龄 9岁。1.2 手术方法 采用改良的Pembort…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自1994年1月~1996年1月,我科共收治人工全够关节置换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在35~80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术后切D0℃循环水冷囊冷敷,即实验组;另一组为不做冷敷,即对照组。每组各6O例,进行对照观察。12方法两组患者的切口引流管均为直径5fllll的硅胶管,接负压引流,室温保持在20℃~25℃之间。冷敷的水排长约40Ocm,宽Ic.0cm,内装0℃的水接于制冷循环机,置之于切口处,保证有效地冷敷。1.3结果经临床观察,患者冷敷后,切口引流量明显减少,拔出引流管的时间缩短了。用t检验对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肌电图(EMG)在腰骶神经根压迫性损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压迫的患者198例,所有患者于术前行针EMG检测,并定位存在压迫性损伤的神经根,将所得结果与术中探查所见进行对比.采用神经传导检测(NCS)检查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腓肠及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和H反射.结果 EMG对病程在3周以上患者的阳性检测率(90.0%)高于病程在3周以内患者的阳性检测率(21.1%)(P<0.05).在EMG异常患者中,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2.1%.NCS检查中,46例患者胫神经、52例患者腓总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异常率为49.4%.所有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正常,其中45例患者H反射消失,33例患者H反射潜伏期较健侧延长1.5 ms以上(P<0.05).结论 EMG对病程3周以上的腰骶神经根压迫性损伤患者的阳性诊断率高,联合NCS检测对神经根损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尺神经-大鱼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正常值,以定量分析尺神经共同刺激所致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正中神经-大鱼际潜伏期的误差。 方法正常组112例,记录224侧正中神经-拇短展肌(APB)和224侧尺神经-大鱼际的CMAP潜伏期和波幅。另对其中10例20侧正中神经,分别记录以正中神经-APB最大波幅之刺激强度的30%、50%、70%、100%刺激时的CMAP潜伏期和波幅。其中4例分别予以120%、150%和200%的超强刺激,记录CMAP潜伏期和波幅。CTS组16例,记录到正中神经-APB的CMAP最大波幅后,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记录尺神经共同刺激效应后的正中神经-大鱼际CMAP。 结果①正常组:尺神经-大鱼际远端潜伏期为(3.17±0.25)ms,波幅为(6.60±1.07)mV;正中神经-APB远端潜伏期为(3.45±0.31)ms,波幅为(6.47±1.08)mV。当正中神经刺激强度从引出最大CMAP波幅之强度的30%、50%、70%增加至100%,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相应缩短0.1~0.3ms;达到最大波幅后继续增加刺激强度至120%、150%和200%的超强刺激,则潜伏期不再继续缩短。②CTS组:尺神经共同刺激所引起的正中神经-大鱼际CMAP潜伏期缩短范围为0.5~8.7ms,导致正中神经-APB的错误潜伏期范围为(2.9~4.1)ms。 结论CTS患者正中神经检测时,若正中神经-APB CMAP潜伏期随刺激强度增大而缩短超过0.3ms,并且达到2.9~4.1ms的范围,则提示可能发生了尺神经共同刺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重复电刺激检查在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拟诊的重症肌无力(MG)眼肌型患者进行神经重复电刺激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测试46例MG眼肌型患者,单上睑下垂者20例,双眼睑下垂者19例,复视者有3例,吞咽困难者2例,咀嚼无力2例。共对204条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MG眼肌型患者在疲劳试验前,单独刺激眼轮匝肌、三角肌和小指展肌RNS的阳性率分别为41.30%(19/46)、15.21%(7/46)、6.52%(3/46),3块肌肉综合统计低频刺激的阳性率为58.69%(27/46),高频刺激的阳性率为5%(6/46)。疲劳试验后眼轮匝肌、三角肌和小指展肌RNS阳性率分别为47.82%(22/46)、21.74%(10/46)、6.52%(3/46)。疲劳试验前后可见低频刺激阳性率均远高于高频刺激,且高频刺激阳性者在低频刺激时全部为阳性。疲劳试验后三角肌的RNS阳性率增加;面肌、小指展肌的RNS阳性率无明显变化;3块肌肉综合统计低频刺激下RNS阳性率增高。结论 MG为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免疫性疾病,神经重复电刺激检查对MG眼肌型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诱发电位的晚成份P60及其可能通路.方法:选择正常人及锥体束检查未见异常患者45例,分别电刺激上肢对应的大脑皮层运动区、颈椎及腰椎,在放松状态下,于双侧上肢大鱼际肌和腕伸肌记录波形,同时对10名受试者进行偏离刺激点电刺激,以研究其可能通路.结果:晚成份P60主要在刺激同侧肢体出现,潜伏时较对侧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时明显延长,且皮层同侧、颈椎、腰椎刺激时其潜伏时有递增趋势,波形易变,时程变异大.随偏离刺激点距离增加,前面运动诱发电位波形逐渐消失,而晚成份波形仍存在.结论:运动诱发电位的晚成份P60是存在的,其机制可能是周围感觉纤维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