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小鼠骨骼肌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y)、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游泳训练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饮食组(10例)、高脂饮食组(10例)和高脂饮食+运动组(运动组,10例,进行为期12周的游泳训练)。每周测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FBG)。游泳训练12周后,以放射免疫法测空腹血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骨骼肌组织PPAR.7、Glut-4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组体重明显增加;运动组较高脂饮食组体重明显减轻(P〈0.05)。高脂饮食组和运动组FINS、FPG、IRI水平均较正常饮食组明显升高(P〈0.01)。与高脂饮食组相比,运动组FINS[(14.00±7.12)mmol/L比(10.17±3.88)mmol/L]、FPG[(9.49±1.28)mmol/L比(8.03±1.67)mmol/L]、IRI[(1.47±0.38)比(1.06±0.27)]水平明显降低(P〈0.05),PPAR—y[(0.95±0.17)比(2.37±0.41)]、Glut-4 mRNA[(0.68±0.24)比(1.54±0.28)]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运动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上调骨骼肌PPAR吖及Glut-4mRNA的表达,调节糖代谢,促进胰岛素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3.
4.
冯彦景  李艳君  殷智晔  贾涛 《西部医学》2020,32(10):1454-1460
目的 探讨miR-6216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构建H/R(2 h/4 h)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PCR)检测miR 6216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 8)检测细胞存活;平板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2(Bcl 2)、Bcl 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将miR 6216抑制物(anti miR 6216)、miR 6216模拟物(miR 6216 mimics)分别转染H9C2,将缺氧/复氧处理后,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以上指标变化。结果 缺氧/复氧诱导后H9C2细胞miR 621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和克隆能力显著降低,MD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升高,Cyclin D1和Bcl 2的表达显著降低,P21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抑制miR 6216可显著提高H9C2细胞存活率和克隆形成能力,降低MDA含量和LDH活性,促进Cyclin D1和Bcl 2的表达,抑制P21和Bax的表达,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凋亡(P <0.05)。过表达miR 6216可显著抑制细胞存活和克隆形成能力,升高MDA含量和LDH活性,抑制Cyclin D1和Bcl 2的表达,促进P21和Bax的表达,加剧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凋亡(P <0.05)。结论 miR-6216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中表达上调,抑制miR 6216表达可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60%-90%,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PN 的发生主要与糖尿病病程、高脂血症、血糖控制不良有关,远端感觉多发性神经病变是 DPN 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手套和长袜式感觉缺失,也是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的常见原因。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常见的表型。P-DPN 已被证明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以及睡眠障碍有关。本文简述了 P-DPN 的诊断,并总结了目前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干扰素释放试验(γ-干扰素)、腺苷脱氨酶(ADA)、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苷酸(TB-DNA)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128例患者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与非结核胸腔积液组(非结核组),并通过对2组患者的ADA、TB-DNA及IFN-γ三种因子进行检验,观察2组检查指标及其3组因子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析并评价其效能.结果 结核组与非结核组检测结果表明ADA及IFN-γ这两种种因子的检测含量及其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TB-DNA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种检测方法在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单因子效能比较中,ADA的灵敏度要高于金标准,但特异性ADA检测相较于其他方法则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NA灵敏度为41.28%其较之于涂片法的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与金标准培养法的灵敏度即在本试验中36.9%依然存在优势.IFN-γ指标测试结果为其灵敏度为76.49%、特异度为94.77%,暗示其检测指标具有很好的指导效能.在并联实验中,ADA或IFN-γ组合具有最高的灵敏度,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合为TB-DNA或IFN-γ具有最高的特异性,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约登指数最高的组合为TB-DNA或IFN-γ,串联结果特异度最高(99.98%).结论 三种检测方法分别单独使用局限性不能作为单独的诊断标准.使用其中2种大大增强对于该疾病的检出灵敏度与特异度.成为临床检测过程中阳性检出率低、活检过程复杂等相关问题的一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结核药物异烟肼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患者按病例对照研究分组,分为单纯初治非耐药肺结核(simple initial treatment of non 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B)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ype 2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初治非耐药肺结核(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combined with initial treatment of non-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PNTB)组,每组39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合适的降糖方案,血糖控制均达标。肺结核病例均为初治继发性非耐药肺结核,均采用一线标准化强化治疗方案HRZE即:异烟肼(Isoniazid, H)0.3 g/次,1次/d;利福平(Rifampicin, R)0.45 g/次,1次/d;吡嗪酰胺(Pyrazin...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氨肽苷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效果。方法4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肌氨肽苷注射液,每次1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缓慢静滴,1次/d;羟苯磺酸钙胶囊500 mg,口服,3次/d;对照组单用羟苯磺酸钙胶囊500 mg,口服,3次/d;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 MCV )和感觉传导速度( SCV)。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分别为9、9、2例和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分别为(48.1±0.5)、(57.1±1.8)m/s,腓总神经MCV分别为(37.4±1.8)、(47.0±3.3) m/s,正中神经SCV分别为(39.2±1.5)、(48.5±1.1) m/s,腓总神经SCV分别为(37.5±0.7)、(45.1±2.4)m/s;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MCV分别为(48.1±0.5)、(52.3±1.3)m/s,腓总神经MCV分别为(37.4±0.1)、(41.5±1.9)m/s,正中神经SCV分别为(39.1±1.5)、(43.1±1.1)m/s,腓总神经SCV分别为(37.4±0.9)、(41.6±1.4)m/s;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比较,P均<0.01。结论肌氨肽苷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PN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的MCV和SCV。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下肢膝以下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严格控制血糖及抗动脉硬化治疗,对照组单用贝前列素钠治疗;观察组采用贝前列素钠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PSV)、管径狭窄率指标,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A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A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PSV明显减慢,管径狭窄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个动脉PSV较对照组显著减慢,管径狭窄率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前列素钠能更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膝以下动脉狭窄患者的最大行走距离、无痛行走距离,改善ABI指数,其机制考虑与联合用药能更有效的降低峰值血流速度,减轻血管管径狭窄率,改善下肢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