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西泮、苯巴比妥联合表面麻醉对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经双目间接检眼镜及Ret Cam Ⅱ眼底照相确诊的33例(66只眼)阈值期ROP患儿进行激光光凝术,术前30 min静脉注射苯巴比妥10mg·kg-1、术前5 min静脉注射地西泮0.4 mg.kg-1及结膜囊滴入5 g·L-1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于术前、术中每隔15 min及术后15 min、30 min,分别对患儿进行CRIES疼痛评估,取最高分评估患儿在常规镇静联合表面麻醉下对激光手术的耐受程度。术前、术后检测其微量血糖评估患儿应激状态。结果激光手术持续时间为(34.4±10.1)min(17~53 min),激光点数为(1 228.7±542.7)点(290~2 350点);CRIES疼痛评分术中最高得分为(1.90±1.18)分,明显小于疼痛阈值(4分),其中29例全程得分<4分,占87.9%(29/33例),4例术中最高得分≥4分,经追加给药后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血糖[(6.3±1.2)mmol·L-1]显著高于术前[(5.4±1.7)mmol·L-1](t=3.987,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均出现结膜下出血和角膜水肿,但不影响手术;仅6例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短时呼吸暂停,经抚触、给氧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或短期辅助通气等处理后较快缓解。结论地西泮、苯巴比妥联合表面麻醉进行激光治疗ROP,镇痛效果可靠、简便、安全,可在NICU内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与血清结核抗体(TB—Ab)测定,三种方法单-或联合检测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受试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共155例。其中痰菌阴性患者64例,痰菌阳性患者55例,非结核性肺疾病患者36例,对上述三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单-指标诊断肺结核T—SPOT.TB的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83.3%,AUC为0.850,CA125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2.2%、AUC为0.837;TB—Ab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80.6%、AUC为0.790;T—SPOT.TB和TB—Ab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4.5%,特异度为79.8%,AUC为0.988,T—SPOT.TB、TB—Ab、CA125三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44.4%,AUC为0.966。结论使用单-方法诊断痰菌阴性肺结核,T—SPOT.TB最有价值;联合检测时,T—SPOT.TB联合TB—Ab灵敏度较高,AUC最高,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华  周洁  汤婷  王星岑  冯冉冉 《浙江医学》2021,43(5):492-49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导向补液对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肺动脉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静脉手术的老年(60~80岁)患者60例,其中给予常规补液治疗30例,为对照组;经下腔静脉超声评估并以IVC-CI40%为阈值导向补液治疗30例,为IVC-CI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麻醉诱导后5min(T1)、入恢复室时(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以及麻醉诱导后不良反应和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PASP、PAM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IVC-CI组T1时MAP、HR、PASP、PAMP均明显升高,T2时MAP、PASP、PAMP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均未出现肺水肿、严重的心动过缓、酸中毒、术后谵妄、苏醒延迟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IVC-CI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使用率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老年下肢静脉手术患者,以IVC-CI40%为阈值导向补液可以减少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发生,但术后肺动脉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抚触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S-100蛋白B(S-100B)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13至2015年收治的100例HI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GM1,治疗组同时给予抚触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5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IL-8、Caspase3和S-100B水平及NBN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天后,治疗组的血清IL-8、Caspase3和S-100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44、2.968、2.795,均P<0.05)、NBNA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4.580,P<0.05);②治疗组的意识障碍、原始反射、肌张力、惊厥的改善时间显著的短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283、3.414、5.231、3.829,均P<0.05);③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有效率92.0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76.00%(χ2=4.762,P<0.05)。结论 GM1联合抚触治疗HIE患儿的效果优于单用GM1,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G)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infection,IPF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99例疑似IPFI病例的BG结果及其临床特征,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病例中,依据IPFI的诊断标准(不考虑BG水平),有52人确诊或临床诊断IPFI,以20pg/ml为诊断阈值,BG阳性者为40例,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90.5%、72.7%、92.3%,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为0.883~0.959)。另外,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和侵袭性肺部念珠菌感染患者G试验敏感性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系统性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也没有使G试验的敏感性降低。当把G试验纳人诊断标准时,则新增173例确诊或临床诊断IPFI病例,使IPFI的诊断率提高了30.4%。[结论]G试验是诊断IPFI的早期、有效、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ICU住院患者送检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ICU 共送检标本1326份,分离出病原菌554株,其中革兰阴性病原菌462株(83.4%),革兰阳性病原菌48株(8.7%),真菌44株(7.9%)。革兰阴性杆菌前5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且多耐药菌株比例较高。革兰阳性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2株(66.7%),MRSA检出率78.3%(25/32)。结论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细菌及药敏监测,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预防及控制院内感染及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病患者对4种一线药物在7年间的总体耐药性及其变化趋势,了解结核病的耐药特征及变化规律,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06-2012年结核病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6 120株,均采用BACTEC960-TB液体培养法对链霉素(S)、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各年间耐药的变化规律及耐药趋势。结果 2006-2012年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40.89%、38.29%、28.85%、34.93%、29.97%、33.03%、37.19%;总耐药率34.17%,总单耐药率为13.27%,总多耐药率为8.17%,总耐多药率为12.73%;耐单药次序为H>S>R>E;耐2药次序为SH>HR>SR>HE>SE>RE;耐3药次序为SHR>SHE>HRE>SRE;耐药率排序为单药>2种>3种>4种。结论 2006-2012年单耐药率、多耐药率、耐多药率总体呈波浪式升高,但2010-2012年有持续升高趋势,以耐多药最为严重;应继续加强建立、完善结核病耐药监控系统,提高对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督导和管理,预防耐多药结核病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朐水中腺苷脱氨酶(ADA)、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苷核酸(TB—DNA)和干扰素γ(IFN-γ)的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172例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标本进行ADA、TB—DNA和IFN一1检测。结果172例患者的胸水中,71例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TB—DNA的灵敏度、特异度为40.85%、99.01%;ADA为61.97%、74.26%;IFN-γ为77.5%、95.2%。TB—DNA或IFN-γ组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好,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ADA和IFN-γ组合的灵敏度最高,与其他2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3种方法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2种方法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胸水ADA、TB—DNA、IFN-γ 3种方法联合应用,是一种快速、灵敏度和特异度很高的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血沉( ESR )、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评价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30例(分为痰菌阳性140例,阴性90例),分析抗结核治疗前后的FT3、FT4、ESR、hs-CRP变化。结果治疗前菌阳组与菌阴组FT3、FT4、ESR、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菌阳组中好转患者的FT3、FT4、hs-CRP值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好转患者FT3、FT4、ESR、hs-CRP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菌阴组治疗前后FT3、FT4、ESR、 hs-CR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清FT3、FT4、hs-CRP更能反映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菌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Xpert MTB/RIF)、结核感染T 细胞斑点检 测(T-SPOT.TB)胸腔积液对结核性胸膜炎及其耐药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 年6 月-2016 年10 月于天津市海河医院就诊的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01 例;同期选取院内其他疾病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79 例, 分别留取胸腔积液标本进行Xpert MTB/RIF 和T-SPOT.TB 检测,同时完成胸腔积液BACTE C MG1T960 液体培养以及药物敏感性等相关性检查,分别与临床诊断和BACTEC MG1T960 液体培养作为参考标准进行 评价。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组Xpert MTB/RIF 和T-SPOT.TB 的敏感性分别为82.18% 和88.12%,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特异性分别为96.10% 和9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Xpert MTB/ RIF 和T-SPOT.TB 与BACTEC MU1T960 液体培养的Kappa 值分别为0.277 和0.668 ;Xpert MTB/RIF 在诊 断利福平耐药率与BACTEC MU1T960 液体培养Kappa 值为0.786。结论 T-SPOT.TB 的敏感性结合Xpert MTB/RIF 的特异性不但缩短了诊断时间而且提高了胸膜炎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早 期诊断提供了有利的帮助,Xpert MTB/RIF 能对利福平的耐药性做出快速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