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管再通与否与QT离散度(QTd)关系对心肌缺血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AMI患者在发病6h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通过间接指标判断血管再通与否。溶栓后3h和24h测量的QT和QTc间期,QTd和QTcd为12导联心电图最大与最小QT和QTc间期之差。结果:血管再通与否和心肌抽血性猝死QTd的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QTd是预测24h内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  相似文献   
2.
1998年3月~2000年6月共收治不稳定性心绞痛(UAP)182 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治疗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旨在探索小剂量静脉溶栓疗法对UAP的临床治疗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A)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重要的非药物性治疗方法之一[1,2]。我院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用RA方法治疗了21例PSVT患者,现将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现代防治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林荣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0):727-728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休克是以心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所需造成的组织低灌注和终末器官功能不全为特征的综合征,它可以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及任何心脏病的末期表现,但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约有7.5%的心肌梗死者并发心源性休克[1].  相似文献   
6.
7.
例 1,男 ,5 1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 2a ,胸骨后疼痛反复发作 5d ,加重 3h于 2 0 0 3年 3月 14日 8:30入院。体格检查 :R :4 8次 /min ,BP :8/ 5kPa ,神志恍惚 ,呼吸稍促 ,双肺无 口罗音 ,心界叩诊不大 ,心音低钝 ,心率 4 8次 /min ,律齐 ,无杂音及附加音 ,四肢末梢湿冷 ,皮肤呈花斑样改变 ,脉细弱 ,发病 3h内无尿。胸透 :双肺野清晰。心电图示 :P波消失 ,Ⅱ、Ⅲ、avF波群呈室上型 ,心室率 4 8次 /min ,Ⅱ、Ⅲ、avF呈QR型 ,ST段抬高 0 .2mv~ 0 .3mv ,T波直立 ,Ⅰ、avL的ST段呈下斜型下移。V4R ~V5R 呈QS型 ,ST段抬高达 0 .1mv…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ST-T改变的发生机制。方法对房性期前收缩40例和室性期前收缩78例病人按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有无ST-T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期前收缩后的窦性搏动ST-T改变与心电图各间期的长短无关(P〉0.05),但室性期前收缩后的ST-T改变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有关(即提前量),室性期前收缩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前收缩后回转周期的长短对ST-T改变亦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的ST-T改变的机制可能与电张力调整有关,是否与基础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