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因子2(OATP2)基因Asn130Asp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汉族新生儿黄疸组与健康对照组的UGT1A1Gly71Arg和OATP2Asn130Asp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检验两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两种基因突变对新生儿黄疸的OR值和95%CI。结果新生儿黄疸组UGT1A1Gly71Arg和OATP2Asn130Asp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和6.16,P=0.002和0.046),Arg和Asp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34和6.85,P=0.001和0.00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UGT1A1基因Gly71Arg和OATP2基因Asn130Asp突变对新生儿黄疸的OR值和95%CI分别为2.66(1.38~4.51)和2.32(1.23~3.95)(P=0.011和0.024)。结论UGT1A1基因Gly71Arg和OATP2基因Asn130Asp突变可能参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因子2(OATP2)基因Asn130Asp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汉族新生儿黄疸组与健康对照组的UGT1A1Gly71Arg和OATP2Asn130Asp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并检验两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两种基因突变对新生儿黄疸的OR值和95%CI。结果 新生儿黄疸组UGT1A1Gly71Arg和OATP2Asn130Asp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和6.16,P=0.002和0.046),Arg和Asp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34和6.85,P=0.001和0.00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UGT1A1基因Gly71Arg和OATP2基因Asn130Asp突变对新生儿黄疸的OR值和95%CI分别为2.66(1.38~4.51)和2.32(1.23~3.95)(P=0.011和0.024)。结论 UGT1A1基因Gly71Arg和OATP2基因Asn130Asp突变可能参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布地奈德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医院诊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组(对照组)40例,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布地奈德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组(试验组)40例,疗程7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为92.50%,试验组为9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有显著缩短(P<0.05).结论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布地奈德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病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吸入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断、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对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于民航总医院儿科呼吸过敏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的患儿进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混合霉菌、尘螨、混合动物皮屑、春季花粉、杂草花粉的特异性IgE水平检测,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变应原的分布情况。结果 共纳入1205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霉菌(38.2%)、杂草花粉(31.2%)、尘螨(27.7%)、春季花粉(23.5%)、动物皮屑(22.5%);男性患儿总IgE和霉菌、尘螨、春季花粉的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年龄≥6岁患儿总IgE和尘螨、动物皮屑、春季花粉、杂草花粉的阳性率高于年龄<6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5例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血清吸入变应原中,霉菌居首位,其次为杂草花粉和尘螨。吸入变应原特异性IgE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过敏性鼻炎患儿不仅应检测变应原,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而且有必要随年龄增长复查变应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童康片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我院诊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童康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效例数明显增加,无效例数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显著增加(P0.01);和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可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则无显著性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童康片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更有效,复发率低,能够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儿童维生素 A(vitamin A,VA)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4岁儿童292例为研究对象,完成问卷调查、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留取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A水平。结果①292例血清VA均值(1.09±0.29)μmol/L。②亚临床VAD(subclinical vitamin A de-ficiency,SVAD)检出率5.8%(17/292);可疑 SVAD(suspected SVAD,SSVAD)检出率为38.0%(107/292)。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家长缺乏 VA相关知识(OR=13.76,95%CI 6.48~29.24)、摄入 VA不足(OR=15.77,95%CI 7.26~34.27)和反复呼吸道感染(OR=8.46,95%CI 3.56~20.14)是 SVAD和 SSVAD的高危因素。结论低水平 VA仍然是北京城区儿童的重要营养问题。家长缺乏 VA相关知识、儿童摄入 VA不足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喘息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反复喘息婴幼儿(6~36个月)61例为研究对象;另随机选取同期保健门诊健康婴幼儿(6~36个月)97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的水平,完成病史采集、查体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反复喘息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14.38±4.35)μg/L,低于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平均水平(24.07±11.05)μg/L(F=33.39,P<0.001);反复喘息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0μg/L的发生率90%,而对照组1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特应性过敏体质、吸烟接触史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0μg/L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OR=9.89,95%CI 3.15~23.11)。结论婴幼儿反复喘息与血清低水平的25-羟维生素D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北京市城区少儿冬季血清维生素A(VA)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 VD)水平,分析营养状况。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4岁少儿292例,按年龄分为0-1岁、2-3岁、4-6岁和7-14岁四组,完成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每例少儿血清VA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质谱串联法测定每例少儿血清25-OH VD水平,分析各年龄组VA、25-OH VD水平差异及每组低水平VA、25-OH VD检出率。结果:(1)292例少儿血清VA平均水平为(1.09±0.29)μmol/L,不同年龄组V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10.96,P0.01),以0-1岁组最低(0.9±0.31)μmol/L;所有受检少儿低水平VA检出率为43.84%(128/292),不同年龄组低水平VA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4.74,P0.01),0-1岁组检出率最高(76.32%)。(2)292例少儿血清25-OH VD平均水平(22.12±8.51)ng/ml,不同年龄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7.56,P0.01),7-14岁组最低(18.34±6.34)ng/ml;所有受检者中低水平25-OH VD检出率为80.17%(233/292),不同年龄组低水平25-OH VD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3.79,P0.05),4-6岁组最高(87.05%)。结论:冬季,常住北京市城区0-1岁幼儿的VA最低,7-14岁的25-OH VD最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