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从髂总动脉到股动脉段CT造影在冠状位及矢状位最大密度投影中的解剖特点分析,指导下肢动脉疾病介入治疗时患者正确的投照体位及超选择下肢血管的插管方法,以提高介入插管的准确率及成功率。方法:(1)分析56例正常成人髂总动脉至股动脉段CT造影资料,测量冠状位测量髂总动脉间成角。(2)在矢状位和冠状位测双侧髂内动脉开口位置高低,髂总动脉的长度。(3)在横断位观测两侧股深动脉开口位置。结果:(1)正常成年男性双侧髂总动脉间成角均值小于正常成年女性,男女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左侧髂总动脉长于右侧髂总动脉,右侧髂内动脉开口高于左侧髂内动脉开口。(3)股深动脉开口起始部位81%起自于股动脉后侧。结论:(1)在髂内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时,成年男性股动脉穿刺对侧髂内动脉插管应用成袢技术,成年女性应采用直接插管技术。(2)病变在右侧动脉的介入操作的难度明显高于左侧。对不同患者应根据其髂内动脉的解剖特点实行个体化介入手术操作。(3)在动脉造影时,若发现股浅、股深动脉显影有重叠,则将患者臀部抬高25~°30,°或将X线球管旋转25~°30°(即斜位),这样可明显弥补前后位时的不足,使大部分肢体的股深动脉开口及其第1段清楚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不同后处理方法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方法:采用4种不同的后处理方法(MPR、MIP、VRT、CTVE)针对其下肢动脉疾病中常见病变:血管狭窄、管壁钙化、管腔内软斑块、侧支循环进行扫描。结果:MPR对血管狭窄、管壁钙化、管腔内软斑块、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按显示率依次为95.7%、91.1%、95.4%、23.2%;VRT显示率依次为84.9%、88.4%、0%、85.7%;MIP显示率依次为87.1%、97.3%、20.7%、94.7%;CTVE显示率依次为19.4%、0%、0%、0%。结论:MPR对血管腔内软斑块、血管狭窄显示优于其他方法;MIP及VRT显示钙化灶及侧支循环有优势;CTVE可以显示血管腔内狭窄及闭塞,可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膜后淋巴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淋巴瘤患者的MRI征象。结果 1部位:上腹部2例、中腹部5例、下腹部3例;2病理证实: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T细胞型淋巴瘤2例、大B细胞型淋巴瘤5例、滤泡细胞性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38例平扫表现肿瘤为均质信号,2例伴有少许坏死;4继发改变:2例侵犯腹主动脉及腹腔干,5例侵犯肠系膜上动脉,2例侵犯直肠后脂肪间隙,1例侵犯髂内动脉、髂外动脉。结论 MRI平扫均表现为均质软组织信号,DWI(弥散加权成像)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轻度-中度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淋巴瘤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椎管内硬膜外淋巴瘤患者6例,对病例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发生于胸椎5例、腰椎1例。MRI扫描显示肿瘤位于椎管内硬膜外,肿瘤呈纵向梭形生长,脊髓受压变形,形状不规则。T1WI呈等信号(4例)或稍低信号(2例),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时病灶均匀强化。5例为非霍奇金B细胞型淋巴瘤,另1例为非霍奇金T细胞型淋巴瘤。结论: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和强化信号上具有一定特征,正确认识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瘤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淋巴瘤患者的MRI征象。结果:1部位:上腹部2例、中腹部5例、下腹部3例。2病理证实: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T细胞型淋巴瘤2例、大B细胞型淋巴瘤5例、滤泡细胞性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38例平扫表现肿瘤为均质信号,2例伴有少许坏死。4继发改变:2例侵犯腹主动脉及腹腔干,5例侵犯肠系膜上动脉,2例侵犯直肠后脂肪间隙,1例侵犯髂内动脉、髂外动脉。结论:10例淋巴瘤,8例MRI平扫均表现为均质软组织信号,D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轻度-中度均匀强化;2例病灶内伴少量坏死,其余表现同前8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