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AMI合并MR患者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42~75岁,平均(61.5±10.4)岁。EuroScore评分4~12分,平均5.8分。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无法行介入治疗。心功能平均3.1级(NYHA),心源性休克2例,术前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3例。体表超声Doppler检查,根据反流面积及缩流径宽度,将MR分为1+~4+级,其中1+~2+级12例,3+级16例,4+级6例;根据反流部位及室壁运动情况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进行Carpentier二尖瓣反流功能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Ⅲb型22例;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径线及射血分数(LVEF),判断心肌梗死对心脏结构造成的损伤程度,34例左心室舒张末径37~70 mm,平均(51±7.8)mm,其中>65 mm 6例。综合MR分型、分级及左心室径线决定是否同期行二尖瓣手术。本组采用以下标准:(1)CarpentierⅠ型患者,如MR达到4+级;(2)Carpentier II型,MR为3+~4+级患者;(3)CarpentierⅢb型、MR为4+级同时左心室舒张末径>65 mm患者,同期矫正二尖瓣反流。余均采用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本组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8例,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成型或替换6例。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20.5±8)个月。结果:全组死亡2例(5.9%),其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1年死亡1例。搭桥根数平均为2.3根/例。完全再血管化27例(79.1%),不完全血管化7例(21.9%)。心功能分级平均1.06级(NYHA)。二尖瓣反流随访结果:28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组,12例MR完全消失或微量,13例MR为3+级患者手术后减少为微量到少量,MR矫正成功率为89.3%;3例MR无改善或恶化,均为不完全血管化患者。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成型或替换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1例术后为MR 2+级,4例MR消失。结论:通过综合分析MR分型、分级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径线,决定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是否同期矫正二尖瓣反流,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完全再血管化是手术的关键。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搭桥,是心肌损伤最小化的前提下,保证完全再血管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成年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CPR)困难患者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7例心脏手术后因CPR困难应用ECMO救治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2~65岁,平均(54±7)岁,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全部患者均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MO辅助。结果:7例患者CPR时间40~65 min,平均(53±7)min,建立ECMO辅助后全部患者均恢复自主心律,ECMO辅助时间36~128 h,平均(85±26)h,监护室停留时间2~8d,平均(5±1)d。辅助24h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BP)、血乳酸(Lac)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均明显改善。6例(85.7%)患者成功撤离ECMO辅助,其中3例(42.9%)存活出院,1例患者因无法脱机而死亡,3例成功脱机后因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4例患者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进行肾替代治疗(CRRT)。结论:体外膜肺心肺复苏(ECPR)可以提供紧急生命支持,挽救部分常规方法复苏困难的心脏术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肺复张(LRM)治疗对预防老年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纳入了2012年1 ~12月106例年龄≥60岁的首次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6±4)岁(60~75岁),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对照组,53例)及肺复张治疗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入住监护室后按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同时分别于入住监护室后1h及2h应用压力控制法(PCV)进行两次肺复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0I)、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低氧血症定义为OI< 200,延迟拔管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24 h.结果 全部患者无住院死亡.治疗组患者入监护室后3h及试停呼吸机前OI明显好于对照组(272 ± 45比251 ±48及287±32比262 ±41,P<0.01),低氧血症(16例,30.2%比2例,3.8%,P=0.0003)、肺部感染(4例,7.5%比0例,0%,P=0.041)、延迟拔管(9例,17%比2例,3.8%,P=0.026)以及拔管后需无创机械通气辅助(12例,22.6%比3例,5.7%,P=0.01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无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终止LRM的患者.结论 术后早期适当肺复张治疗可改善老年OPCABG术后患者的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验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采用Ameroid收缩环 (researchinstrumentSW ,USA )对小型猪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对象 :中国农业大学提供中国实验小型猪 3 3头 ,体重 (2 9.3± 4.3 )kg。2 .制备模型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即静脉内给硫贲妥钠 5~ 10mg/kg体重诱导 ,气管内插管 ,用呼吸机机械通气 ,术中维持麻醉用药为每小时潘龙 0 .1~ 0 .2mg/kg体重和每小时硫贲妥钠 2 .5~4.0mg/kg体重。经左侧第 2或 3肋间前外侧开胸 ,纵形切开心包 ,于左房室沟处显露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LCX) ,局部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0—2020年997例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2例、女235例,平均年龄(62.41±8.70)岁。结果 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等危险因素患者的比例较高。动脉桥血管病变占27.44%,静脉桥血管病变占54.40%;240例(24.07%)患者桥血管全部通畅。病变桥血管以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为主(79.57%)。CABG术后大多数患者的原位血管病变程度较术前增加。674例(67.60%)患者与缺血区相关的原位血管病变以C型病变为主。CABG术后症状复发的患者多为桥血管和原位血管共同病变的结果(525例,52.66%)。结论 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桥血管状况比我们预期的更糟。大多数患者CABG术后症状复发是由桥血管和原位血管共同病变引起。CABG术后原位血管病变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1年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方法:分析总结既往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CABG且随后1年内接受PCI的121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0.71岁,男性占7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等冠心病危险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高功率CO2激光对5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临床经验并初步评价TMLR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左前外侧第五肋间或肋床小切口进胸,在心脏跳动下行TMLR.分析术中使用的激光能量及左心室各壁穿透率.采用酶动力学法监测围术期心肌酶变化,以评价心肌损伤.术后随访患者心绞痛及心肌灌注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8 h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24 h达峰值,为40 IU/L±24 IU/L,但未超过术前(15 IU/L±10 IU/L)的2倍.全组每孔平均使用脉冲激光能量为35.6 J±12.3 J,平均穿透率为93.6%;心尖处使用激光能量最大(37.4 J±10.8 J),穿透率则最低(83.8%).术后3、6、12个月心绞痛分级分别为2.1±0.3、1.7±0.3、1.7±0.3,较术前(3.7±0.7)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术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示心肌灌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早期(30天内)死亡率为2%(1/50).结论应用高功率CO2激光施行TMLR安全、有效.TMLR可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灌注.术中打孔顺序适当可缩短手术时间,游离心尖部脂肪后打孔有利于提高穿透率.  相似文献   
8.
猪慢性缺血心肌内注射PcDNA3.1VEGF165对心电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猪慢性缺血心肌内注射PcDNA3.1VEGF1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后,在心肌血供改善的基础上,缺血心肌的电稳定性能否随缺血的改善而有所改善。用Amerold收缩环制备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在其右室心尖部及流出道行心内程序电刺激,检测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诱发率,并测定左室室壁运动功能和心肌血管密度,比较VEGF基因治疗组和病理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在对照组10例中,2例诱发出单形性持续性VT,2例诱发出多形性VT(持续10s左右转为VF),2例诱发出VF,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率60%。治疗组12例中,1例诱发出VF,1例诱发出多形性VT(持续数秒后转为VF),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率17%。基因治疗组缺区室壁运动和心肌血管密度明显优于病理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慢性缺血心肌内注射PcDNA3.1VEGF165基因不仅可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功能,而且可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心电稳定性,减少冠心病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心脏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手术后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各种标本所分离的致病菌株,采用VITEK-Jr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细菌类别,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分离致病菌69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95株(56.7%),革兰阳性球菌239株(34.3%),真菌63株(9.0%);呼吸道感染421例(60.4%),血液感染185例(26.5%),其他部位感染91例(13.1%);主要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为不动杆菌124株(17.8%)、铜绿假单胞菌85株(12.2%)、肺炎克雷伯菌50株(7.2%),革兰阳性球菌为表皮葡萄球菌75株(10.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5.6%),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43株(6.2%);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有降低趋势,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无明显变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及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保持相对较高的抗菌活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为82.9%和95.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及葡萄球菌属是北京安贞医院心脏手术后患者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耐药性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治疗成人急性心脏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因急性心脏功能衰竭接受ECMO联合IABP治疗的成年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单纯CABG 28例,CABG加瓣膜手术6例,CABG加室壁瘤成型6例,CABG加房颤射频消融术2例,CABG加室间隔穿孔修补2例,瓣膜手术8例,心脏移植1例,暴发性心肌炎1例.先行置入IABP后循环仍然不能维持,后放置ECMO辅助的患者39例,先行置入ECMO后因左心室后负荷增加、主动脉瓣开放受限放置IABP辅助的患者15例.52例患者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MO,2例经股静脉-升主动脉插管建立ECMO,并经另一侧股动脉插管建立IABP.辅助期间应用肝素全身抗凝.结果 34例(63%)患者成功脱离机械辅助,21例(38.9%)存活出院.主要并发症为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32例、感染23例、氧合器血浆渗漏19例、出血18例、肢体缺血8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结论 体外膜式氧合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可相互协同、作用互补,及时放置并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可以提高急性心脏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