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已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文献进行总结分析,讨探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翻修的主要原因、主要并发症及不同假体的术后疗效.方法 按照以下标准收集和分析有关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文献:①1990年至2002年间发表,②报告患者数大于10例,③采用通用的膝关节评分标准.一名骨科专科医生独立收集数据,一名医学统计学专家独立采用Meta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共有33 篇符合条件的文献被收集.患者共1356 例,其中男429例,女611例(部分文献性别分类数据缺失),平均年龄67岁(45~49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57个月( 6~108 个月),加权平均术前膝关节功能总评分为49 分(15~94分),术后为84分( 58~109分),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总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等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评分t=12.507,P<0.01, 功能评分t=4.704,P<0.01,活动范围:t=5.346,P< 0.01).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原因主要是假体松动(55%),其它包括聚乙烯磨损(11%)、假体不稳(10%)、感染(7%).翻修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仍然为假体松动(18%),其它包括假体不稳(16% )、感染(16% )、髌骨问题( 15% )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13%).髌骨问题包括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韧带撕裂、髌股关节疼痛等.结论 可以认为膝关节置换后翻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假体松动是膝关节置换翻新的主要原因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手术挽救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部复发或残留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经鼻腔Nd:YAG激光,对35例鼻咽癌经根治性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部复发或残留病灶进行治疗。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在鼻内镜直视下,激光功率调整在50W左右,YAG激光光纤经同侧或对侧鼻腔导入鼻咽部,气化切除肿瘤病灶。部分患者术后接受了再放射治疗,放射剂量20-60Gy不等。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1.4%、30.3%。结论 鼻内镜下Nd:YAG激光挽救手术是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部复发或残留的有效手段,丰富了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的外科治疗手段。术后是否再需放射治疗,视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 1 995年 9月开始对 1 3例相对正常骨髓(缺铁性贫血 )进行激活骨髓 (ABM)的基础研究 ,并对 9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了自体ABM回输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9例患者均为我科 1 996年 1 2月~ 2 0 0 3年 3月住院患者 ,男 2例 ,女 7例 ,年龄 1 3~ 65岁。其中M2 、M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各 2例 ;M1、M4、多发性骨髓瘤 (MM)各 1例。M3及M1 各 1例分别采用自体ABM回输 2~ 9个疗程 ;1例MM为 60岁男性患者 ,6年来曾多次赴广州、北京等地联合化疗 32个疗程 ,未见缓解 ,采用自体ABM回输1个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取6具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的女性尸体骨盆标本,建立髋关节生物力学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对骨盆缓慢施加连续纵向压力0~500 N,测量术前和术后载荷100、200、300、400、500 N时的股骨头承重区应变值,计算应力值。2007年7月至2014年10月应用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25例(26髋),男6例,女19例;年龄11~57岁,平均31岁。术后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头臼指数、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angle,CE角)及Sharp角。结果-随着脊柱纵向压力加大,股骨头上的应力值随之增加。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应力值在载荷超过300 N后由上升趋势转变为下降趋势,总体呈抛物线状。100~500 N载荷下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后的应力值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18例(19髋),随访率72%。随访时间7~85个月,平均40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4.3±7.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5.6±5.3)分;头臼指数平均增加36.5%、CE角平均增加33.1°、Sharp角平均减少12.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心髋臼旋转截骨术具有较好的矫正髋臼畸形的能力,可增大股骨头的髋臼覆盖面和降低承重区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女性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围手术期输血量和输血需求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本组严格病例筛选标准的59例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这些患者均为接受初次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共71个膝关节)。评估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手术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假体厂家、术前血红蛋白值及血沉值等临床因素对围手术期出血量以及输血量的影响。结果术前血沉值异常患者较血沉值正常患者围手术期的输血量更大(Z=-2.015,P〈0.05),血沉值对输血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值与围手术期输血量呈正相关(r=0.347,P〈0.01)。在年龄1〉65岁患者中,术前血沉值异常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比血沉值正常患者明显增多(Z=-2.915,P〈0.01),血沉值(P〈0.01)与血红蛋白值(P〈0.05)对输血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血沉值与输血量的正性相关有高度显著性(r=0.489,P〈0.01)。结论对于女性骨关节炎患者,术前血沉值可能是预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对合并脊柱疾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位置与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4月至2011年12月,对收治的27例(38髋)合并脊柱疾病的患者采用THA治疗,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4例(33髋),既往脊柱内固定史3例(5髋),左侧19髋,右侧19髋;双髋11例,单髋16例。患者25男2女;年龄21~61岁,平均40.33岁,病程0.5~20年,平均12.1年。术前Harris评分为(37.76±15.9)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术后末次随访未见下沉、松动等现象,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9.54±7.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6,P<0.01)。所有患者矢状面解剖参数的三者之间的关系为PI=SS+PT。SS>PT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3.31±6.37)分,而SSPT组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2,P<0.05)。术后Harris评分与SS/PI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为0.682(P<0.05)。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与PT成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866(P<0.01)、0.82(P<0.01),与SS成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254(P>0.05)、-0.412(P>0.05)。结论对于合并脊柱疾病的患者进行THA,因为患者骨盆和脊柱对病变或内固定的代偿性改变,术前进行矢状面参数的评估,对髋臼假体最佳位置的安放及避免术后撞击、脱位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灰区淋巴瘤(GZ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日至2021年2月10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5例灰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28(16~51)岁。4例患者纵隔(胸腺)受累,其中2例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3例伴结外受累。Ann Arbor分期局限期1例,进展期4例。3例患者的病理形态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类似,可见霍奇金样细胞散在分布,免疫表型为CD20强表达,CD30表达而CD15不表达;另2例患者形态兼具cH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特征,部分区域形似霍奇金细胞,部分区域则形似免疫母细胞,免疫表型CD20表达强弱不等,CD30和CD15强表达。2例患者采用cHL样方案诱导治疗,仅获得部分缓解;予DLBCL样增强免疫化疗方案挽救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CR)。3例患者给予增强的DLBCL样免疫化疗方案诱导治疗,2例患者有效,其中1例获得CR。4例未获得CR的患者接受二线或三线挽救治疗后均获得CR,其中3例给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巩固治疗。1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在诊断后35.9个月时因疾病进展死亡,其余3例患者均维持持续缓解状态。结论GZL罕见,多发生于年轻患者,纵隔受累常见,诊断依赖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初诊GZL可能对DLBCL样强化免疫方案更敏感,复发难治患者可考虑非交叉耐药的联合化疗或联合新药。  相似文献   
8.
傅明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2):820-821
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后需要建立一个低内压、大容量、高顺应性、高调节性的新膀胱,与通道式尿流改道术式相比,原位新膀胱术术后生活质量更高而广为接受。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我们对15例膀胱癌患者采用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低压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45~74岁,平均59岁。病程2个月~4.5年。术前经B超、CT、I VU、膀胱镜检查及活检诊断为膀胱癌。所有患者无上尿路肿瘤,尿道、前列腺均无肿瘤浸润。术后病理切片提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12例,鳞癌2例,腺癌1例;G29例,G3…  相似文献   
9.
观察敞开式缝吊荷包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提供一种方便有效的远端直肠荷包缝合法。对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敞开式缝吊荷包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按TME原则应用电刀锐性游离直肠至肛提肌水平,于直肠肿瘤下缘左右侧壁用4号丝线各缝扎一道作指示线。于指示线水平的直肠前壁开始边切边缝吊向左右侧切开直肠壁,至直肠后壁时将直肠壁与直肠系膜分离,将直肠系膜继续向远端游离5cm。完整去除直肠肿瘤和直肠系膜。提起远端直肠缝吊线,用荷包线于直肠断端作一锁边荷包。自肛门将32mm环状吻合器器身置入直肠,中心杆自直肠断端荷包中央突出,收紧荷包线后结扎。再次检查以保证吻合口内肠壁无多余脂肪组织后与放置于乙状结肠的抵钉座结合。此后按环状吻合器吻合操作常规行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结果32例手术均成功。除2例低分化腺癌外,在远切缘处未发现残留癌组织。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经结肠镜复查吻合口无肿瘤复发。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可靠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远端直肠荷包缝合法,其优点:(1)既保证切缘无癌残留又可提高保肛成功率;(2)可保证完整去除肿瘤远端5cm的直肠系膜,达到TME标准;(3)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4)操作方便,出血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IL-1β对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miR-455-3p表达的影响,探索miR-455-3p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诱导ATDC5细胞成软骨分化后,予10 ng/ml的IL-1β刺激,在刺激4、12、24、48 h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55-3p、C/EBPβ和软骨特征性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抑制剂IKK-NBD阻断NF-κB通路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作用下miR-455-3p的表达水平。结果在IL-1β作用下的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中miR-455-3p、C/EBPβ和软骨退变标记物( MMP13、ADAMTS5)均上调,而软骨基质合成标记物( ACAN、COL2A1、SOX9)则下调,且后期更为明显;而IKK-NBD可抑制IL-1β诱导的miR-455-3p表达。结论 IL-1β可上调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miR-455-3p的表达水平,且受NF-κB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