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妮妮  傅光翊  严思敏  丁启龙 《江苏医药》2012,38(12):1393-139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儿茶酚胺(CA)含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米非司酮低剂量组(20mg.kg-1.d-1,C组)、米非司酮高剂量组(40mg.kg-1.d-1,D组)。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大鼠8周后建立IR模型,通过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评估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检测血清皮质酮、血清、下丘脑和脑干CA含量及脑干、下丘脑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A相比,B组大鼠HOMA-IR、血压、血清皮质酮、CA及MDA含量显著增加,ISI、SOD活性下降(P<0.05或P<0.01);而C、D组能明显改善B组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或P<0.01)。结论 IR状态下,交感活性增强引起的血压升高可能与机体氧化应激有关。米非司酮可能通过减少糖皮质激素引起的氧化应激,从而降低CA的含量和IR下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近来被证实可能在胰岛素抵抗过程中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有关。将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地塞米松与胰岛素及两者合用对于PC12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及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在给予相应药物孵育24 h后,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胞内游离钙离子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等指标变化。胰岛素与地塞米松共同作用时,PC12细胞合成及释放的NE较两者单用有显著性上升,胞内多巴胺含量较单用胰岛素时有明显下降;α-甲基-对位酪氨酸和米非司酮可明显拮抗地塞米松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尼莫地平和肝素可分别明显阻断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对胞内游离钙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可以与胰岛素分别通过电压门控型钙通道的IP3受体两种不同途径进一步增加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并通过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β-羟化酶和糖皮质激素核受体途径来促进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及释放。  相似文献   
3.
傅光翊  梁良  刘炎  丁启龙 《药学进展》2010,34(8):365-371
目的:考察米非司酮对高脂饮食所致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功能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并从细胞水平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1)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及米非司酮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给予0.5%CMC-Na溶液(0.1mL·kg^-1),给药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3mg·kg^-1·d^-1)及米非司酮(40,20mg·kg^-1·d^-1)。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模型组该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时,视为造模成功;采用套尾法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并做心脏病理切片观察心肌功能和结构的变化。2)将原代培养2—3天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6×10^-6mol·L^-1)组、地塞米松(6×10^-6mol·L^-1)+吡格列酮(2×1^-4mol·L^-1)/米非司酮(高、中、低剂量)(2×10^-4,2×10^-5,2×10^-6mol·L^-1)组、胰岛素(5×10^-6mol·L^-1)组、胰岛素(5×10^-4mol·L^-1)+吡格列酮(2×10^-4mol·L^-1)/米非司酮(高、中、低剂量)(2×10^-4,2×10^-5,2×10^-6mol·L^-1)组。分组给药、连续培养48小时后,测定各组原代心肌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细胞活力及游离脂肪酸和乳酸脱氢酶的含量,考察心肌细胞功能状态变化。结果:1)高脂饮食饲养8周后,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并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清皮质酮含量升高,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受损,米非司酮组上述状况明显改善(P〈0.01)。2)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均能造成原代心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并造成细胞代谢紊乱,而米非司酮可改善地塞米松造成的心肌功能状态异常(P〈0.05,P〈0.01),但对胰岛素诱导的异常无效(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降低高脂饮食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受损程度,推测其通过拮抗糖皮质激素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