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断指再植是指将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肢体,在光学显微镜下重新恢复其解剖位,恢复血液循环,使之成活并恢复一定功能的高精细度手术。我科2001年2月-2005年10月通过对45例60个指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我院于2007年6月15日收治一例因骨蜡残留体内致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伤口不愈合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反复右肩关节疼痛6年、疼痛加重6个月入院。患者以夜间睡觉时疼痛明显,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止痛等处理,未行X线检查)。2009年6月上旬右肩疼痛加重来我院急诊,给予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NSAID)后疼痛缓解。2010年1月3日疼痛加重再次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缝线固定和双排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撕脱骨折的临床结果,并比较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60例Meyers-McKeever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前三维CT证实均为Meyers-Mckeever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均由同一位主任医师完成。其中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1~50岁,平均(30.10±3.2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8 d,平均(6.80±0.50) d。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0~51岁,平均(31.30±2.50)岁;从受伤至手术时间4~9 d,平均(7.20±0.70)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量表评分和Kneelax检测,评估关节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RI对股骨Blumensaat线的测量,为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选择100例正常的膝关节伸直位磁共振检查结果,在适当的切面上绘制Blumensaat线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的交点,测量其在胫骨矢状径位置及其与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距离,并与ACL胫骨侧生理止点中心和PCL的距离比较。结果 Blumensaat线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的交点在胫骨矢状径上距前缘(51.9±7.3)%,与PCL距离(14.2±2.5)mm,较ACL生理止点中心靠后。结论为避免髁间窝前方撞击,重建ACL胫骨侧止点定位于胫骨平台生理性止点中心后方或PCL前方8~10mm,个别人需更后方。  相似文献   
7.
股骨髋臼撞击征(FAI),又称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近年来在骨科以及运动医学领域愈发受到关注。FAI主要是由于髋关节形态异常,股骨近端与髋臼异常接触,从而造成局部受到反复的负荷刺激,这种股骨近端与髋臼在形态学上存在的不匹配状态可能是关节盂唇和软骨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FAI在运动人群中更为普遍,尤其是那些在较年轻时即从事高水平运动的群体。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失败,那么可通过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其效果确切。文章主要就FAI的流行病学、病因及致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钮扣钢板(Endobutton)结合锚钉与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8月~2018年06月本院收治的63例急性不稳定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其中34例采用肩关节镜下改良钮扣钢板结合锚钉内固定(关节镜组),29例采用钩钢板内固定(钩钢板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镜组与钩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9±3.26)个月。关节镜组未发生晚期并发症,而钩钢板组术后出现肩峰下溶解6例、肩峰下撞击3例、钩钢板取出后再脱位1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3、6、12个月,关节镜组的Constant评分明显优于钩钢板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喙锁间距、肩锁间距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喙锁间距和肩锁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改良钮扣钢板结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优于钩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6点钟位锚钉置入盂唇缝合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对51例成人肩关节脱位采用四入路技术进行关节镜下后方Remplissage修复与前方Bankart修复术。建立前上入路尽可能偏上,前下入路用止血钳测试能否到达6点位,2个入路不可太近。松解前方盂唇复合体至6点甚至后方7点位,盂缘表面去软骨5 mm。置入6点位锚钉,尽量全层修复盂唇复位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肩关节脱位。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Rowe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常规复查三维CT提示锚钉位置良好。[结论]关节镜下6点钟位锚钉置入盂唇缝合治疗盂肱关节不稳手术效果良好。手术的成功有赖于术前严格把握适应证,术中关节镜下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测量喙锁韧带解剖学数据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进行肩关节MRI检查的患者54例,平均年龄39.76岁,男36例、女1例,使用PACS软件测量喙锁韧带数据。通过SPSS23分析比较男女间的数据差异,并根据年龄将54例患者分为18~44岁、45~59岁、≥60岁3组,进行年龄间的数据差异比较,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计算喙锁韧带长度、宽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与身高体重之间的关系。 结果MRI测量得出,斜方韧带长度(17.23±2.74) mm,宽度(4.72±1.24) mm;锥状韧带长度(11.80±2.69) mm,宽度(6.14±1.76)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13±3.36)mm,肩锁韧带下束长度(7.63±2.45)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31±3.14)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40±3.81)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1.58±13.28)°,斜方韧带与矢状面角度(48.42±13.28)°;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3.30±15.92)°,锥状韧带与矢状面角度(26.71±15.92)°;喙锁韧带间角度(69.21±18.04)°。男性斜方韧带长度(17.49±2.92)mm,宽度(4.94±1.27)mm;锥状韧带长度(12.14±2.94)mm,宽度(6.22±1.78)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44±3.56)mm,下束长度(7.61±2.49)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73±3.10)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8.54±4.06)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2.49±15.05)°,与矢状面角度(47.51±15.0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1.24±13.67)°,与矢状面角度(28.76±13.67)°;喙锁韧带间角度(70.98±18.50)°。女性斜方韧带长度(16.72±2.31) mm,宽度(4.29±1.10) mm;锥状韧带长度(11.13±2.02) mm,宽度(5.99±1.76)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4.50±2.90) mm,下束长度(7.66±2.43)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58±3.42)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6.14±3.18)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39.78±8.85)°,与矢状面角度(50.22±8.8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7.41±19.45)°,与矢状面角度(22.59±19.45)°;喙锁韧带间角度(65.65±17.02)°。18~44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7.39±2.92)mm,宽度(4.83±1.25)mm;锥状韧带长度(11.93±2.88)mm,宽度(5.95±1.62)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4.88±3.21) mm,下束长度(7.18±2.31)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61±3.30)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8.07±4.04)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4.67±15.57)°,与矢状面角度(45.33±15.57)°;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59.07±16.06)°,与矢状面角度(30.93±16.06)°;喙锁韧带间角度(69.82±20.31)°。45~59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6.61±2.41) mm,宽度(4.69±1.28) mm;锥状韧带长度(11.31±2.31) mm,宽度(6.44±1.84)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5.86±3.60) mm,下束长度(8.18±2.69)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9.90±3.28)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43±3.89)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37.86±8.87)°,与矢状面角度(52.14±8.87)°;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8.56±12.37)°,与矢状面角度(21.44±12.37)°;喙锁韧带间角度(68.55±15.53)°。≥60岁组斜方韧带长度(19.61±2.11) mm,宽度(4.13±1.14) mm;锥状韧带长度(13.59±3.21) mm,宽度(5.87±2.47) mm;肩锁韧带上束长度(12.87±2.05) mm,下束长度(7.77±1.72) mm;斜方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18.97±2.01) mm,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37.12±4.29) mm;斜方韧带与水平面角度(40.44±13.82)°,与矢状面角度(49.56±13.82)°;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63.92±26.69)°,与矢状面角度(26.09±26.69)°;喙锁韧带间角度(68.53±18.53)°。男女之间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方韧带长度45~59岁与≥60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状韧带与水平面角度18~44岁与45~59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状韧带与矢状面角度18~44岁与45~59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与锥状韧带到锁骨外侧端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417,呈正相关(P<0.05)。 结论通过MRI影像测量出的喙锁韧带数据,为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提供了精确的依据。术前通过MRI测量健侧喙锁韧带解剖数据,用于指导术中患侧的个体化解剖重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