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索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矫正程度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178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随访2年,失访18例,根据术后即时PI-LL角度差异,将患者分成A组(PI-LL<10°,n=51)、B组(10°~20°,n=63)和C组(PI-LL>20°,n=46)。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腰椎功能、腰背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两年JOA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年JOA和VA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三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年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术后2年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三组患者在内固定失败、内固定松动、脊神经损伤、腓肠肌损伤及神经性膀胱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而内固定翻修和下肢瘫痪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将PI-LL角度矫正为10~20°时临床疗效最佳,且术后神经并发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 1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2年,16例均获复位,优11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骨折愈合,无感染,疗效优良。结论 重建钢板可有效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达到恢复骨盆环的解剖和稳定,控制出血和疼痛,降低骨盆容量,允许患者早期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呼吸道和全身并发症。术前要特别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和骨盆骨折内出血。  相似文献   
3.
俞胜宝  胡四生  汪炜  凌健  严清  李徽 《安徽医学》2011,32(8):1132-1134
目的探讨Ⅰ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SBTHA)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16例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ⅠTHA治疗。患者年龄39~74岁,平均59.1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6.2分(32~62分)。结果手术时间2.6~4.2 h,平均3.2 h;术中出血620~1 200 ml,平均860 ml;术中输血800~1 200 ml,平均1 000 ml。术后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16例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2分(78~92分)。结论应用Ⅰ双侧THA冶疗双侧髋关节疾患,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临床中应注意病例选择,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系统规范地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重建接骨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骨折复位骨盆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28例。按照Letoumel分型,后壁骨折18例,后柱骨折6例,后柱伴后壁骨折3例,前柱伴前壁骨折l例;其中8例伴髋关节后脱位,2例髋关节前脱位,2例髋关节中心脱位。结果:根据美国骨科学会(AAOS)标准,本组疗效优1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结论: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恰当地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5~S1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EID治疗41例L5~S1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55~98(76.50±20.16)min,住院时间2...  相似文献   
6.
俞胜宝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38-154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asty,TKA)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6月应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5例16膝,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5~84岁,平均61.3岁;均有严重疼痛、活动受限,10例跛行,5例扶拐行走。术前HSS评分平均25分,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2~72个月)。其中2例合并外翻畸形,角度8°~16°;13例合并内翻畸形,角度10°~25°。术前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按TKA原则施术,重建膝关节负重力线,截骨达到伸屈间隙相等,维持软组织平衡,保持髌骨中置位,获取膝关节充分活动度。结果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21.6个月。2膝切口局部脂肪液化,经换药愈合。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及关节内感染。经X线片检查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情况。伸膝受限3膝(5°~15°)。屈膝90°~130°(平均112°)。疗效地评估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总分100分,大于85分为优,小于59分为差,评估内容包括关节疼痛、功能以及活动度,还包括关节的稳定性、肌力、屈膝畸形等。经术后随访显示本组HS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对有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骨关节炎患者,选择TKA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100可吸收止血绫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5例术中未使用S100可吸收止血绫的患者纳入A组,将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5例术中使用S100可吸收止血绫对股骨髓腔进行止血的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12 h引流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术前与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及切口内血肿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12 h引流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术前与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分别为(52.60±9.56)ml、(69.00±8.93)ml、(81.07±8.55)ml、(9.08±2.68)g/L,B组患者分别为(34.40±8.26)ml、(50.93±9.96)ml、(62.20±12.14)ml、(7.21±3.01)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术后切口内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2.0%(9/75)、2.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使用S100可吸收止血绫有助于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切口内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腰椎骨折常合并有脊髓神经损伤,严重者致截瘫。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恢复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为目的。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经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能解决这方面问题,但术后有时发生硬膜外血肿加重脊髓神经损伤,甚或并发截瘫。文献报道脊柱骨折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为0.1%。1995年9月~2002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2例出现硬膜外血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脊髓损伤(SCI)后疼痛的机理及临床。方法 回顾分析94例SCI后疼痛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结果 随访3月~2年,94例SCI患者经手术药物等治疗,62例治愈,21例改善,11例无效。结论 SCI后疼痛分为机械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前者治疗效果满意;后者机制复杂.需采用整体性综合治疗,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关节镜下治疗ACL下止点撕脱骨折16例,其中按meyem-meckeever分型1型1例,2型13例,3型2例。常规膝关节髌韧带两侧入路进入关节腔,镜下骨折复位,然后自胫骨结节内侧钻入克氏针,达骨折块,自克氏针孔穿入硬膜外麻醉套管,直径0.5~0.7 mm钢丝导引张力缝线(2号聚乙烯线)经硬膜外麻醉套管穿入固定骨折块。结果术后16例经2~36月随访12周愈合14例,18周愈合2例。优点:关节稳定性好,抽屉试验阴性,功能完全恢复14例,达87.5%;关节稳定性好,抽屉试验(±),功能恢复良好,2例,占12.5%。结论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术后对膝关节副损伤小,内固定牢固等优点,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以促进膝关节恢复的手术效果,但需掌握较好的关节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