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祖国医学上素有“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一说。中风,现已被人们称为“亚洲的第二号杀手”。有数据表示:亚洲每年有超过二百万人死于中风;而在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患者就达120万~150万人次,死亡者80万~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即便是在医疗水平发达的美国,每年仍有50万人中风,其中15万人因此而死亡。面对中风如此凶猛之势,我们该如何应对?本刊特约请有关专家撰文为我们指点迷津,只望——  相似文献   
2.
我起病于1988年,那时主要是上腹部(特别是右上腹)疼痛。现在的主要症状是反酸、胃烧灼感。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服过奥美拉唑、枸橼酸西沙必利、斯达舒等20多种中西药,但未见什么明显的效果。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瘤内注射复方中药"99-克星"的活性组分AG-05体内外抗肝癌作用及机制.方法 观察AG-05瘤内注射对小鼠肝癌H22肿瘤生长抑制率的影响;应用磺酰罗丹明(SRB)法检测AG-05对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AG-05具有较强的抑制小鼠肝癌H22生长的作用,2 mg/kg、1 mg/kg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达62.8%、37.4%;AG-05对HepG2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AG-05作用48 h后癌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大部分细胞肿胀坏死,部分细胞出现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凋亡率实验组20 μg/ml、10 μg/ml两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分别为 (20.1±4.3)%和(13.5±2.1)%.结论 复方中药 "99-克星"活性组分AG-05具有明显的抗肝癌作用,其作用机理与直接破坏肿瘤细胞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在桥本甲状腺炎(HT)实质背景下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对79例HT伴甲状腺癌(HT组)和80例单纯性甲状腺癌(对照组)两组共计159个单发癌结节患者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按照腺体实质背景的灰阶超声表现,HT组79个癌结节,可分为均质型(32个)、斑片型(15个)、弥漫型(14个)、结节型(18个).HT组中均质型、斑片型及结节型癌结节多表现为低回声,检出率分别为78.1%(25/32)、73.3%(11/15)及(14/18,77.8%);对照组癌结节低回声检出率为85.0%(68/80).HT组中弥漫型癌结节多呈高回声,检出率为64.3%(9/14),低回声癌结节仅检出5例;对照组高回声癌结节检出率为3.8%(3/80),弥漫型癌结节与对照组癌结节高回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中均质型和斑片型癌结节内多为微小钙化,检出率分别为53.1%(17/32)及60.0%(9/15);对照组癌结节内微小钙化检出率为53.8%(43/80).HT组中弥漫型及结节型癌结节内以粗大钙化为主,检出率分别为57.1%(8/14)及61.1%(11/18);对照组癌结节内粗大钙化检出率为21.3%(17/80),弥漫型及结节型癌结节与对照组癌结节内粗大钙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不同类型HT的甲状腺实质背景及HT合并癌结节的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HT背景下的甲状腺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羟基喜树碱难溶于水,目前临床使用的制剂多为内酯开环形成的羧酸盐,静脉给药后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不良作用明显. 目的:制备一种肝靶向的羟基喜树碱脂质体,改善其水溶性差及肿瘤局部药物浓度低等不足. 方法:采用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肝靶向羟基喜树碱脂质体,扫描电镜观察脂质体的表面形态,激光粒径仪测定粒径大小、分布及Zeta电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纳米粒的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周期.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脂质体呈类球形,平均粒径205.6 nm,多元分散系数0.39,平均Zeta电位为-38.6 mV,包封率为78.1%,载药率为1.28%,在体外48 h累积释放83.5%.提示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可制备粒径均匀、包封率高、释放平稳的肝靶向羟基喜树碱脂质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S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32例乳腺SA与99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51例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64例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A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于IDC、DCIS,大于FA(P<0.05);病灶最大径平均值均小于其他三组(P <0.05);SA声像图均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灶,其边缘毛刺或蟹足征的检出率低于IDC,高于DCIS、FA(P<0.05);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周围高回声晕的检出率低于IDC,高于FA(P<0.05),与DCIS相近(P>0.05);SA的内部回声不均匀、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检出率高于FA(P<0.05),低于IDC、DCIS(P>0.05);病灶纵横比≥0.7的检出率略低于IDC,高于DCIS、FA(P>0.05);其内部血流Ⅱ~Ⅲ级的检出率低于IDC、DCIS(P<0.05),与FA相近(P>0.05).结论 超声对乳腺S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乳腺慢性炎症的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0例乳腺慢性炎症的术前超声(20例)与X线(16例)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乳腺慢性炎症病灶超声表现与钼靶X线表现差异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检查示本组20个病灶纵横径比值平均为O.47±0.15;17个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不均质低回声;13个病灶后方回声增强:10个病灶血流0-I级,10个病灶血流Ⅱ~Ⅲ级。钼靶X线检查示病灶形态、边缘是否清晰、密度均质性等表现与超声表现较相似(P值分别为1.00、1.00、0.61)。超声检查发现5个病灶内点状强回声,但同时行X线检查均未见明确钙化灶;而X线检查发现1个病灶内散在钙化灶,超声检查漏诊。超声检查发现5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肿大,而X线检查仅检出1例患者腋窝淋巴结增大。本组乳腺慢性炎症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0%(8/20),明显高于钼靶X线检查的6%(1/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3)。结论乳腺慢性炎症具有一定的声像学特征,超声检查联合钼靶X线检查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132例癫痫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2例癫痫患者作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并与脑电图作了比较。CT正常的共60例,异常共72例(54.5%),疑为脑瘤者共36例(27.3%),显示脑萎缩的14例(10.5%)。原发性癫痫的CT绝大多数是正常的,而脑电图则大部显示异常。其余的发作类型中,脑电图虽有异常,但不能定性,CT能显示脑部病变的性质,如占位性病变,脑萎缩、基底节钙化等,因此对癫痫的病因诊断来说,CT为一种很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局限性感觉性癫痫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癫痫发作,以肢痛为主要症状尤较罕见。我院自1973年以来先后共发现有6例患者。过去国内尚未见正式报道。为了使本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特报道于下。例1:卢×,女,6岁。因发作性脚底疼痛多年于1973年4月由儿科医院转来会诊。患者系第1胎,足月,顺产。生后2~3月开始经常有每月一次左右的发作性哭闹,甚至大汗淋漓,曾以为肠套叠,但能自行缓解。患儿自学语以后仍经常发作,家长才询知每次发作时均为左脚底的剧烈疼痛,以后发作有时自左脚底开始波及右脚底,有时左、右手腕亦可  相似文献   
10.
背景:蓖麻毒素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活性,但缺乏特异性,全身用药可导致严重毒副作用,采用缓释载体包载进行间质化疗可达到提高肿瘤局部治疗效应,并且避免全身毒性的效果。 目的: 制备可注射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温敏型凝胶,观察其作为蓖麻毒素缓释载体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8-12在福建医科大学医药生物工程中心完成。 材料:蓖麻毒素由福建省超声医学研究所纯化,纯度达95%。DL-丙交酯、L-乙交酯由北京元生融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 主要观察指标:试管翻转法测定相转变温度,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核磁共振推测聚合物嵌段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凝胶包载蓖麻毒素的体外释放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释放蓖麻毒素结构完整性,MTT法测定体外释放蓖麻毒素的细胞毒活性。 结果:合成的聚合物具有反向热敏性,质量浓度为230 g/L时的相转变温度为26 ℃。聚合物质均分子质量为8 027,数均分子质量为 6 643,多元分散系数为1.17, 聚乙二醇与聚乳酸嵌段比例约为3∶2。载药凝胶在体外持续释放蓖麻毒素达18 d,并且较好地保持了蓖麻毒素结构稳定性和细胞毒活性。 结论:合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是蓖麻毒素较理想的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