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L-T4)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生长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早产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出生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肠道内外高营养,治疗组加用L-T4。分别记录出生满1、2、3和6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及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治疗组MDI、PDI高于对照组,在6个月时,治疗组身高、体重、头围的增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L-T4在早产儿体格生长及智力发育方面有明确积极意义,可有效减少早产儿早期喂养困难、早产儿营养不良、智力发育落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腹泻的临床可行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新生儿腹泻患儿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补液、纠酸、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实验组治愈3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8%,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与其母妊娠期间治疗情况的关系,提高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32例出生后确诊为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其母妊娠期正规治疗组(A组)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组(B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B组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时出现临床症状表现的例数高于A组(P〈0.05)。B组间接胆红素在出生时和出生后14d较A组升高(P〈0.01)。ALT水平两组在出生时无显著差别,出生后14d,B组较A组升高(P〈0.05)。结论其母在孕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后表现较多的临床症状,且肝功能受损情况相对较重。全程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先天性梅毒患儿临床症状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间断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间断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如何降低光疗的副作用与危险性。方法 本对观察组46例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204-307μmol/L)的新生儿采取间断光疗,结合传统药物酶诱导退黄及白蛋白治疗,用经皮测黄疸仪动态观察治疗后第24,48,72小时的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对照组采取24-48小时连续光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4、48、72小时后的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无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短时间多次光疗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且副作用少,利于母婴接受和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究分娩方式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收治的126例产妇。按他们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三组。在所有产妇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其都采用了相同的护理方式。A组的产妇均为剖宫产,B组的产妇均为自然生产,C组为阴道胎吸助产。产后,对婴儿进行一年的随访,观察记录婴幼儿临床过敏的症状,并于产后4个月、8个月、12个月定量测量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及过敏原的总IGE抗体。结果对三组婴儿进行一年的随访调查后,发现对于不同的分娩方式,婴儿患的过敏性疾病的比例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比较三组婴儿4个月、8个月、12个月的IgG抗体阳性率和总IgE抗体水平后,发现A组、B组、C组婴儿的IgG抗体阳性率和总IgE抗体水平无太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以后的研究可以减少婴幼儿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随不能完全消灭这一疾病,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最佳疗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0例小儿哮喘患儿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在哮喘的急性发病期时对其的治疗方案将这150例患儿分成A、B两组。对A组患儿采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给药的方案,并设A组为实验组;B组患儿采取以氨茶碱单独给药的治疗方案,将B组设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经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在给药后1h、6h、12h后,A组患儿仍有哮鸣音的人数明显少于B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绀症状A、B组患儿均得到缓解,人数大致相等,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心动过速A组患儿人数明显少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给药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要比氨茶碱单独给药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