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借鉴近些年来对鞍区病变及近鞍区前循环动脉瘤的眶上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技术,从2008年06月—2013年03月间,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眉弓内切口的眶上锁孔入路对12例额叶肿块的患者完成了全切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额叶肿块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752岁。其中胶质瘤5例,脑膜瘤3例,脑脓肿2例(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骨成形术中应用带颞肌游离皮瓣法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增应用带颞肌游离皮瓣。结果49例患者一期愈合,未出现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及皮下积液;1例出现钛网排斥反应和皮瓣炎症反应,再次手术取出钛网后皮瓣愈合。术后随访1月.3年,49例患者均头部外观对称美观,未出现钛网活动和翘起现象、咀嚼肌活动受限、皮肤刺穿等不良反应,另1例因切口瘢痕增生明显致毛发生长欠佳。结论带颞肌游离皮瓣颅骨成形法能够将三维成形钛网的优点最大程度发挥出来,颞部塑形美观,固定牢靠,可大大减少颅骨修补术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肿瘤全切49例(86.0%),次全切除6例(10.5%),部分切除2例(3.5%),失访4例,53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改善45例(78.9%),无明显改善4例(12.3%),症状加重3例(7.0%),复发1例(1.8%)。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预测和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骨窗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并分析其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以及术后复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1)对照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64.00%,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58.00%,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h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颅CT复查,其中23例出现血肿扩大。复发组患者术前收缩压、手术医师非准确操作高于未复发组,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少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发病至手术的时间、术前收缩压及手术医师非准确操作均为术后脑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作用互补,脑出血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因创伤和手术等造成的颅骨缺损,除了达到改善功能恢复的需要,对颅骨成形术的美容学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骨瓣减压造成的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涉及的眉弓、颞窝、顶结节等处曲度大,塑形较困难。自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科开始应用数字化成型三维钛网修补大骨瓣减压造成的额颞顶部颅骨缺损,逐渐摸索出带颞肌蒂镶嵌法的手术方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1956岁。颅骨缺损原因:颅脑外伤术后44例,高血压脑出血减压术后6例。均为大骨瓣减压造成的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缺损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2岁,发现额部包块半年。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额部发迹外可见约4 cm×4 cm包块,无红肿,质硬,边界清,无活动,无波动,听诊未闻及杂音。余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CT扫描肿瘤呈稍高密度影,局部颅骨内外板障呈虫蚀样破坏。MRI扫描肿瘤组织T1W1及T2W1均呈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术前诊断:右额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前行CT薄层扫描,确定切除颅骨范围,并根据三维重建结果定制塑形钛网。手术取冠状切口,暴露肿瘤呈灰红色,全切肿瘤及周围1 cm颅骨,硬脑膜未侵及,钛网一期颅骨成形,术后1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钻孔引流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102例给予钻孔引流+高压氧治疗,B组100例单纯行钻孔引流。依据CT扫描自动测量法计算出残余血肿体积。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残余程度。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A组血肿残余程度Ⅰ级40例(39.2%)、Ⅱ级28例(27.5%)、Ⅲ级27例(26.4%)、Ⅳ级7例(6.8%)。B组血肿残余程度Ⅰ级31例(31%)、Ⅱ级17例(17%)、Ⅲ级40例(40%)、Ⅳ级12例(12%)。A组血肿残余体积较B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高压氧配合钻孔引流治疗CSDH效果较好,能减少术后血肿残留,降低血肿复发,减轻患者痛苦,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大脑中动脉瘤(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MCAA)约占颅内动脉瘤的20%,其中有约50%的动脉瘤破裂形成脑内血肿,由于外侧裂局部血管结构复杂,血流冲击导致多数动脉瘤形态多变,血肿占位效应易短时内形成脑疝,手术并发症相对多,预后差[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我科急诊显微手术治疗23例MCAA合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超早期(24h内)显微手术治疗该类疾病的临床策略及手术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9例,年龄31 ~72岁,平均53.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20 h,起病诱因包括大便用力、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排除外伤史. 2.临床表现:均以突发性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为首发表现,其中19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合并偏瘫14例,失语2例,癫痫4例.术前Hunt-HessⅡ级2例,Ⅲ级7例,Ⅳ级10例,Ⅴ级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特征及临床诊疗经验.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术后8天死亡外,22例术后患者生存期8 ~ 34个月,中位生存期13.2个月;其中18例行放疗+化疗,生存期8~ 34个月,中位生存期18.5个月;18例单发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为10 ~ 34个月,中位生存期19.2个月,5例多发肿瘤患者生存时问为3~ 15个月,中位生存期9个月.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肿瘤鉴别,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定性.采用包括手术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unt-Hess高分级(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01—2016-02显微手术治疗的67例Hunt-HessⅣ~Ⅴ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Ⅳ级52例,Ⅴ级14例,均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20h内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按GOS预后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按GOS预后分级,Hunt-HessⅣ级52例患者中,5级(恢复良好)31例,4级(生活自理)13例,3级(重度残疾)5例,2级(植物生存)2例,1级(死亡)1例,恢复满意(GOS评分5级,4级患者)44例,占84.6%。Hunt-HessⅤ级14例患者中,5级2例,4级5例,3级2例,2级3例,1级2例,恢复满意6例,占42.8%。结论 Hunt-HessⅣ~Ⅴ级破裂动脉瘤的患者病情危重,应积极早期手术干预治疗,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积血,能缓解严重脑血管痉挛及脑肿胀,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