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J支架管用于妇科手术以预防输尿管损伤或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共18例妇科手术患者术前或术中放置双J支架管预防输尿管损伤或坏死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未出现输尿管损伤和坏死,并顺利拔去双J支架管。结论:在妇科手术中应用双J支架管可以预防输尿管损伤或坏死。  相似文献   
2.
中晚期宫颈癌血管介入治疗61例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DSA),对61例(81例次)中晚期宫颈癌进行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化疗,其中20例宫颈癌患者介入前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含量(DI)测定和S期细胞比率(SPF)以及细胞凋亡的检测,另30例宫颈癌患者介入前后取宫颈活检组织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介入治疗近期有效率为78.7%,症状缓解有效率为88.5%,手术治疗46例,栓塞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未栓塞组(P<0.05);介入化疗后的DI、SPF均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介入化疗后的AgNOR颗粒数目减少、直径增大(P<0.05),介入化疗后PCNA的积分减少(P<0.05).[结论]①中晚期宫颈癌经超选择性血管介入治疗获得根治手术机会明显增加;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优于动脉化疗;提示未经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血管介入化疗最佳适应证.②介入化疗能降低其DNA含量和S期细胞比率,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恶性进展.③超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化疗为一种微创、可重复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肠道者较少见 ,约占 3%~ 37%。本院自 1999年到 2 0 0 2年 5月收治两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 ,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病例 1:患者女 ,4 2岁 ,已婚 ,因周期性粘液便 15年伴痛经于 2 0 0 2年 4月 2日入院。患者自 1987年开始出现行经时腹痛 ,并解粘液便 ,每日数次 ,进行性加重。近年来出现疼痛伴血便。 1997年于外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行子宫次全切除 +右附件切除术 ,术中发现直肠窝一结节 ,约绿豆大 ,未切除。术后服三苯氧胺 ,孕三烯酮出现肝功能损害 ,改服米非司酮 ,痛经症状未见缓解 ,入本院。既往于 1985年初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预防性使用镇痛药物情况,制定管理策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ESWL手术患者80例,其中杜冷丁使用为40例结石患者,曲马多使用为40例结石患者,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镇痛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我院ESWL围手术期预防性镇痛药物使用率为100%,杜冷丁与曲马多两组药物对大部分ESWL患者能起有效的镇痛作用,且两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杜冷丁和曲马多对于ESWL治疗患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由于曲马多的成瘾性小于杜冷丁,且临床使用方便,可作为ESWL治疗的首选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后核形态、AgNOR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宫颈鳞癌细胞核形态、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影响。方法用HE和嗜银染色对30例进行介入化疗前后的宫颈癌组织染色,并用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肿瘤细胞的核面积、核周长、最大直径、AgNOR颗粒截面数、颗粒直径、颗粒总面积、颗粒总面积/核面积。结果介入后宫颈癌细胞的核面积、核周长、核最大直径较介入前缩小,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介入前后核体积密度、核数密度、表面积密度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介入前后核平均体积、核平均表面积、三维形状因子比较,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介入后AgNOR颗粒截面数、颗粒总面积、颗粒直径、颗粒总面积/核面积较介入前减少或缩小,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介入化疗可以缩小宫颈癌细胞的核面积、核周长,并且介入化疗前后宫颈癌的组织结构参数(VV、SV、NV,V、S、Rsv)存在显著差异;介入化疗可以减少AgNOR颗粒截面数,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192例宫颈病变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Leep术,对2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电子阴道镜下活检与最终诊断符合率为79.2%,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eep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并且可提供较完整标本的优点,是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入化疗对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宫颈鳞癌患者。介入化疗前后的宫颈癌组织染色,并观察其PCNA的阳性率。结果:介入后PCNA的积分为2.92。较介入前(4.44)减少.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化疗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otch3、pS6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30例卵巢囊腺瘤以及12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Notch3及pS6蛋白的表达。结果 Notch3、pS6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囊腺瘤组织、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7%、70.0%、91.7%和16.7%、76.7%、90.0%,上皮性卵巢癌中Notch3、pS6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卵巢囊腺瘤组织(均 P<0.01),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类型、淋巴转移及腹水有关,与患者年龄无关。Notch3蛋白与pS6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68,P<0.01)。Notch3及pS6高表达组总生存期较短,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期明显较长(χ2=41.479,P<0.01)。Notch3和pS6高表达组腹水阳性率为82.1%,显著高于中表达组(51.9%)及低表达组(27.0%)(χ2=28.448,P<0.01)。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Notch3、pS6蛋白的高表达与患者生存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Notch3及pS6患者总生存期缩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良心理应激对SKOV3荷瘤裸鼠血清及移植瘤中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荷卵巢癌裸鼠不良心理应激模型,采用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A)、单纯应激组(B)、单纯荷瘤组(C)和荷瘤应激组(D)各10只小鼠的血清P53和VEGF浓度,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C组和D组移植瘤中P53、VEGF蛋白表达情况;另取32例荷瘤应激和24例单纯荷瘤的裸鼠移植瘤标本,免疫组化检测P53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组与B组血清P53和VEG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P53、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1),D组的血清P53、VEGF与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组P53、VEGF的蛋白灰度值明显高于C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P53蛋白在荷瘤应激组和单纯荷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和62.5%,VEGF蛋白在2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和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心理应激明显促进荷瘤鼠SKOV3移植瘤生长,可能与P53和VEGF有关;P53及VEGF有望成为心理肿瘤学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609例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2例和B组297例。A组行阴道镜检查;B组行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结果:A组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44例(占14.1%),B组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139例(占4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明显优于单纯阴道镜检查,易于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