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地区棘头虫病传播媒介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ccus(Pallas,1781)Travassos,1947)是猪体内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偶可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棘头虫病(acanthocephaliasis)。人和猪受染本病由于吞食含有猪巨吻棘头虫的感染性棘头体(cystacanth)的昆虫传播媒介(即其中间宿主)。为此,对于本病传播媒介的调查是防治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何炯红  徐敏  聂鹏  余盛华 《贵州医药》2006,30(7):588-590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 记录30例非冠心病人、30例冠心病非心肌梗塞患者及30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HRT.结果 对照组、冠心病组和心梗组TO分别为-0.076±-0.029、-0.042±-0.012、-0.018±-0.008(P<0.01),TS分别为31.55±4.17 ms/RR、20.30±2.84 ms/RR、8.70±2.16 ms/RR(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趋于异常.  相似文献   
3.
余盛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672-267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静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做心电图检查患者120例,均有一过性心悸、胸闷。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行静态心电图检查,对比2组检查结果。结果在诊断阳性率方面,两种检查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在间歇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上,动态心电图检查明显高于静态心电图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间歇性心率失常明显优于静态心电图,可判断患者预后,在指导用药、预防猝死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ST-T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心脏病患者8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动态组和常规组各40例,动态组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常规组给予常规心电图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两组患者ST-T改变情况。结果经比较得知,两组患者的ST段缺血性压低、V1-V6T波直立V1T>V5T、V4-V6T波低平或倒置的比例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ST-T检测,可诊断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同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诊断,方可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窄QRS波心动过速的分析方法与鉴别诊断。方法选取120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着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组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每组各60人。采用体表心电图仪进行检查。观察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率、ST段改变情况。结果心动过速发作时AVRT组平均心率为(172.1±21.5)次/min,AVNRT组平均心率为(165.2±22.3)次/min。ST段改变中,有26例出现下导联ST段改变,34例出现胸导联ST段改变,59例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可以用于鉴别窄QRS波心动过速,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90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和冠心病非心肌梗死(CHD)组(各组均为30例),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结果AMI组TO和TS皆异常,分别为(0.018±0.013)ms/RR和(1.73±0.54)ms/RR);CHD组[分别为(-0.042±-0.012)ms/RR和(20.30±2.84)ms/RR]与OMI组[分别为(-0.018±-0.008)ms/RR和(8.70±2.16)ms/RR]皆在正常范围;三组TO及TS值比较以及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非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趋于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患者急性期和陈旧性期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记录27例MI患者急性期[(3.8±0.3)d]及陈旧期[(84.1±3.0)d]24h动态心电图,据2次24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HRT的变化。结果MI从急性期演变至陈旧期TO明显减小[(0.17±0.12)%至-(1.45±0.45)%],P<0.01;TS明显增大[(1.70±0.56)至[(8.87±1.91)ms/RR],P<0.01。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HRT异常,至陈旧期HRT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体表心电图QTd改变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70例肝硬化患者,年龄(51.8±10.0)岁,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分为Child A组(n=24),Child B组(n=24)和Child C组(n=22)。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年龄(48.4±9.3)岁。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间期,根据心率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QTcd等于最大QTc减最小QTc。比较各组QTcd均值及QTcd延长(≥50ms)患者的比例。结果对照组、Child A组、Child B组、Child C组QTcd(ms)分别为37.±54.9,38.9±4.6,46.7±7.0,53.6±8.0;对照组和Child A组无QTcd≥50ms者,Child B组和Child C组QTcd延长者分别为25.0%和54.5%。对照组和Child A组比较无QTcd明显差异(P〉0.05),Child B组和Child C组皆较对照组和ChildA组增大(均P〈0.01);Child C组较之ChildB组QTcd进一步加大(P〈0.01),QTcd延长者比例增加(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QTd增大,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盛华  李丽华  李世春 《山东医药》2009,49(15):105-105
QT离散度(QTd)是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指标其产生与心肌细胞除极后复极不均匀有关,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缺血性心脏病等关系密切。2008年3-8月,我们观察了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QTd及校正QTd(QTcd)变化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的病理资料,通过对120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观察将心肌梗塞分为Q波型与无Q波型,后者又进一步分为ST段型、T波型与正常心电图型。经对比,以上诸型在病理生理、临床及预后方面存在着差异。①Q波型心肌梗塞比无Q波型心肌梗塞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舒张末压和肌酸磷酸激酶明显增高。②无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住院病死率远低于Q波型,尤其是T波型预后较好,但远期病死率两者相似。③ST段型病死率高,尸检证实常并有新近期及(或)陈旧性穿壁性心肌梗塞。④两型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无差异,但以无Q波型心肌梗塞后心肌缺血较多见。由此认为,新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对诊治心肌梗塞及判断预后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