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药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 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脑血栓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56%;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出现,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结论 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珍龙醒脑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珍龙醒脑胶囊,2粒/次,2次/d。两组用药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眩晕、头痛、中枢性面瘫、肢体无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因子Hcy、NT-proBNP、D-D、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8%(P<0.05)。结论 珍龙醒脑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能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7—2019-12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在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上施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输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疗效、NIHS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94.4%)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利于改善临床预后,缓解炎性反应,减轻神经缺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三种溶栓方法 ,即尿激酶动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尿激酶动脉溶栓组、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组,每组25例。记录三组治疗前、后24 h、7 d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评分和三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况及死亡状况。结果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和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组14 d NIHSS评分明显高于尿激酶动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组与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的14 d NIHSS评分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这三种方法对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和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丙戊酸钠单药对癫痫患儿血清血清中甲状腺素(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影响。方法 41例癫痫患儿作为观察组,41例同期查体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丙戊酸钠单药,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查体时空腹抽静脉血3 ml。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后3个月、6个月抽取静脉血3 ml,并加入EDTA抗凝管中,检测血清T4、T3、FT3、FT4及TSH水平。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有效为35例,占85.36%(35/41),无效为6,占14.63%(6/41),甲状腺功能未见有显著低下的临床表现。观察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4、T3、FT3、FT4及TS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不会因癫痫本身发生改变,丙戊酸钠单药也不影响甲状腺功能,由于本文研究样本量较少且治疗时间短,此类药物是否远期影响患儿甲状腺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对2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11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s-CRP、IL-6、TNF-α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患者hs-CRP、IL-6及TNF-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以非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帕金森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以非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帕金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多巴丝肼治疗,45例)与观察组(普拉克索治疗,45例),对比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冻结步态量表(FOG-Q)评分与Hoehn-Yahr分级表(H-Y)分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HCY、UA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20、3.614,P = 0.006、0.000);观察组FOG-Q评分、H-Y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29、4.193,P均 =0.00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5.075,P = 0.024).结论:普拉克索治疗以非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帕金森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HCY、UA水平,缓解运动障碍,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在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采取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以2.1 mmol/L为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值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治疗组老年患者采取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并以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准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以及血糖等水平。结果 治疗组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治疗组之后降脂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脂蛋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以及血糖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采取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以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达标准的强化降脂方案治疗,临床疗效优于采取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2.1 mmol/L为脂蛋白达标值的强化降脂方案临床疗效,同时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均有着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血液生物学指标与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有关,但其对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诊断价值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液生物学指标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SVD患者235例,根据入院后24 h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Mo CA量表评分<26分,n=127)和认知正常组(Mo CA量表评分≥26分,n=108)。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结合既往文献并考虑到本研究的实用性,笔者选取临床较易获取且检测价格低廉的血液生物学指标,包括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SUA、Hcy、FIB及三者联合对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认知障碍组患者中有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及SUA、Hcy、FIB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2.27,95%CI(1.07,4.81)]、SUA[OR=1.02,95%CI(1.01,1.02)]、Hcy[OR=1.26,95%CI(1.16,1.37)]、FIB[OR=3.56,95%CI(1.87,6.79)]是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UA、Hcy、FIB诊断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81、0.703,三者联合诊断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AUC为0.849。结论 SUA、Hcy、FIB是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合对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中等,但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