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哮喘患者不接受每年的流感疫苗注射,部分是由于担心疫苗会触发哮喘加重。为此作者进行了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交叉研究。方法:262例哮喘病人,年龄18~75岁,记录每天最大呼气流量(PEF)及呼吸道症状等。第一次注射前和第二次注射后各住院2周,两次注射间隔2周,疫苗和安慰剂随机安排。主要测定注射后72小时内哮喘加重结果(规定为PEF降低20%以上)。结果:在255例配对资料中,注射疫苗或安慰剂后PEF降低20%以上者分别为11例和3例(P=0.06);PEF降低30%以上者分别为8例和0(P=0.008)。但是,当除去患感冒的病例后,注射疫苗和安慰剂PEF降低20%…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科近2年来24例大咯血患者的救治进行分析。认为:药物止血治疗首选垂体后叶素;合并冠心病者在心电监护下联用硝酸甘油有效;合并窒息者应床边常规放置开口器、吸痰器及气切包等抢救器械,及时识别及处理窒息先兆。重视病因治疗,是防治咯血反复发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内膜结核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7,自引:0,他引:107  
目的探索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及早期确诊手段。方法分析9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CT)、纤支镜检查结果。结果90例中主要症状包括:咳嗽75例,发热27例,咯血24例,胸痛18例,气促11例,消瘦7例。气道阻塞症状少,仅2例出现喘息。7例的X线表现正常,只有2例的CT检查结果提示EBTB。纤支镜检查示38%的病例有炎症浸润型病变,9%有增殖型病变,26%有狭窄闭塞型病变,17%有溃疡型病变,11%大致正常。56例痰涂片行抗酸染色者中8例阳性,86例行纤支镜刷片检查者中73例阳性,56例行活组织检查者中17例证实为结核。结论EBTB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正常不能排除EBTB,CT诊断价值不高,确诊主要依靠纤支镜检查。对不明原因低热和呼吸道症状经积极治疗无效者,应怀疑EBTB而及时行纤支镜检查。行镜下常规刷检找抗酸杆菌和(或)组织活检阳性率高,且简便快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肺部真菌感染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感因素、临床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有基础疾病者达96.1%,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部痰病、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细菌性肺炎为主,共占82.4%。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胸片或胸部CT短期动态观察对诊断有一定价值。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占98.0%(100/102),氟康唑为首选治疗药物。结论 多种疾病易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其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少,早期诊断仍困难,病死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本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的病原学与药敏特点 ,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 -AMS微生物分析仪测定病原菌 ,并用纸片法 (Kirby -Bauer)测定病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6 9例患者 ,年龄 2 0~ 95岁 ,平均 6 5± 18岁 ,≥ 6 5岁 4 9例 ,占 71.0 %。 91.3% (6 3/ 6 9)患者有基础疾病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 (10 0 % ) ,咳黄脓痰 (86 .9% ) ,肺部出现湿罗音 (10 0 % ) ,高热 (43.5 % ) ,意识障碍 (43.5 % )。所有患者进行了病原学检查 ,5 0例患者培养出 5 4株细菌 ,17例合并真菌感染 ;5 4株细菌中革兰阳性需氧菌 13株 ,以葡萄球菌属为主 ,占 12株 ;革兰阴性杆菌 4 1株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占 11株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9株 ,肠杆菌科 8株。铜绿假单胞菌依次对头孢派酮钠 /舒巴坦钠 (78% )、特治星 (75 % )及泰能 (70 % )敏感 ;肠杆菌科对泰能 (87.5 % )、头孢派酮钠 /舒巴坦钠 (6 6 .7% )与特治星 (6 2 .5 % )敏感。治愈 31例 (44 .9% ) ,好转 10例 (14 .5 % ) ,自动出院 12例 (17.4 % ) ,死亡 16例 (2 3.2 % )。结论 :SCAP多发生于老年人 ;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占 76 .0 %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其次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革兰阳性需氧菌占 2 4 % ,  相似文献   
6.
胸部X线照片广泛应用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但临床效果如何尚不清楚。方法:符合WHO肺炎诊断标准的儿童522例,年龄2~59个月,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行胸部X线照片,另一组作为对照。通过电话联系记录295例患儿恢复时间,附带记录诊断、治疗和随后健康设备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恢复时间均为7天(P=0.50)而风险比率为1.0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胸片对临床结果的影响不为临床医师的经验所改变,X线照片组常见诊断为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少见,抗生素使用率较高(P=0.05)。随后健康设备使用情况没有差别。作者认为,胸部X线照片并不影响门诊…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联用氯胺酮在救治重症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械通气联用氯胺酮在救治重症哮喘中的应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515041)吴洁文余文聘陈潮钦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多数病人经用合理的抗炎、平喘治疗,补充足够液体和纠正酸中毒均可得到缓解。但有部分病人虽经积极处理,哮喘仍...  相似文献   
8.
原因不明发热52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原因不明发热 ( FUO)的病因及变化情况。方法 :分析 52 2例 FUO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比较 1990年前后病因变化。结果 :病因中感染性疾病占 4 6.6% ,风湿性疾病占 15.3% ,肿瘤性疾病占 13.8% ,其它疾病占 3.6% ,原因仍不明者占 2 0 .7%。 1990年前后病因构成比已发生变化。结论 :感染性疾病仍为 FUO的主要病因 ,其次为风湿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 ,病因构成比明显不同( P<0 .0 0 5) ,不明原因者比例显著上升 ( P<0 .0 0 1)。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原因不明发热(FUO)诊断方法和病因变化情况。方法:分析我院1991年11月至2001年1月间FUO住院病人248例,与1978年1月至1987年3月FUO 234例比较。结果:病因中感染性疾病占41.9%,风湿性疾病占11.3%,肿瘤性疾病占10.9%,其它疾病占6.0%,原因仍不明者占29.8%。近10年靠组织活检或临床观察确诊的比例增高,病原体培养确诊的比例明显减少,不明原因者比例显著上升。结论:原因不明发热(FUO)的诊断方法和病因构成比已发生变化,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原因不明发热(FUO)的新定义,病因构成比例变化情况,强调病因诊断应从完整的病史和详细的体检入手,重视简单的常规实验室检查,从中得到启发并作出进一步的检查计划,还阐述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检查的利弊和意义,同时列举部分FUO常见病的诊断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