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磁辐射对神经行为和生物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频段的电磁波充盈整个生活空间,人们暴露于电磁辐射的机会与日俱增,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新的第四大公害,给职业接触者和居民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该文就电磁辐射对神经行为、脑电、心电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对电磁辐射的危害作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3.
如何提高预防医学系学生实习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在多年带教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体会到对实习学生进行爱岗思想教育,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注重继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带教老师业务素质是保障和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在受60 Coγ射线照射后粘附分子CD5 4的表达与单核样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粘附变化的关系 ,观测抗氧化剂PDTC预处理对CD5 4表达及白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ECV30 4细胞接受 16Gy60 Coγ放射线照射后不同时点 ,检测视黄酸诱导的单核样HL 6 0细胞在内皮细胞上的粘附数量 ,内皮细胞CD5 4mRNA及蛋白表达 ,核转录因子κBDNA结合活性以及抗氧化剂PDTC预处理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照射后 8h ,HL 6 0细胞粘附数较对照显著上升 ,2 4h时较对照增加 77%。受照后 2h ,CD5 4mRNA水平较对照增加 36 % ,2 4h增加 182 %。照射后 4~ 32h ,CD5 4蛋白表达较对照增加 6 6 %~ 2 6 8%。NF κB DNA结合活性在照射后 2h达峰值 ,较对照增高 97%。PDTC预作用后 2h ,NF κB DNA结合活性较未处理组下降了 4 4 % ,作用后 4h ,CD5 4mRNA表达量下降 35 % ,同时HL 6 0细胞粘附数减少 2 6 %。结论 CD5 4表达上调是60 Coγ射线照射引起单核细胞在内皮细胞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往调查研究发现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在某些频段综合场强已接近一级安全区的限值 ,为了阐明这些频段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脑电活动产生影响 ,作者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 采用脑电地形图仪对 10 6例青少年大脑中央区脑电进行检查。结果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左中央区女θ波的RNP、女和男女合计θ波的REP、男θ波的RAV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均 <0 .0 5 )。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右中央区男θ波的RNP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 <0 .0 5 )。结论 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 18a)大脑中央区的生物电活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女性θ波 (频率为 4~ 7Hz)RNP、REP升高 ;男性θ波RNP下降、RAV升高。  相似文献   
6.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神经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都市环境各频段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对青少年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WHO推荐的神经毒理学行为试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进行检测。结果 高背景环境电磁射组青少年提转捷度、数字译码得分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均 <0 0 5 ) ,而其 (16~ 18岁 )目标追踪试验的总点数和正确点数均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 (P均 <0 0 5 )。结论 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的手工操作敏感度及眼手协调能力、视觉感知、记忆、模拟学习能力无不良影响 ,但对青少年 (特别是 16~ 18岁的女性 )心理运动稳定性、手部运动速度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调Jagged1表达对内皮培养条件下老龄大鼠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脱臼处死1~2月龄和19~26月龄SD大鼠,PBS冲洗股骨和胫骨骨髓,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 应用含10% FBS的DMEM/F12培养基以差速贴壁法进行体外培养,DiI-ac-LDL与FITC-UEA-1荧光双染进行EPC特性鉴定。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PIRES2-EGFP转染组、PIRES2-EGFP-Jagged1转染组和未转染的年轻大鼠来源EPC组。荧光显微镜下计数GFP阳性细胞数并计算转染效率;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Jagged1 mRNA和蛋白、von Willebrand因子(vW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酶插入区受体(KDR)mRNA表达,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EPC的血管形成能力。结果:转染后Jagged1在EGFP-Jagged1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Jagged1过表达显著促进老龄大鼠EPC vWF与KDR mRNA表达(P<0.01)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P<0.01); vWF与KDR mRNA表达以及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在Jagged1转染组与年轻大鼠EPC组间未见有显著差别。结论:Jagged1过表达促进内皮培养条件下老龄大鼠来源EPC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电磁辐射暴露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代谢物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电磁辐射暴露组(EMR组)和假暴露组(Sham组)。EMR组大鼠置于中心频率1 800 MHz、平均功率密度284.6 V/m的电磁混响箱内,每天暴露10 min,连续暴露7 d;Sham组辐照功率为0 W,其他条件及操作与EMR组相同。7 d后,收集大鼠外周血并分离PBMCs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主成分分析,单变量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再联合mzCloud和ChemSpider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鉴定,构建代谢通路以分析电磁辐射暴露对大鼠PBMCs代谢组的影响。结果 Sham组与EMR组SD大鼠PBMCs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到差异代谢物2 017种,正离子模式下1 611种,其中847种上调,764种下调;负离子模式下406种,其中220种上调,186种下调。正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肽类、有机酸、胆汁酸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共6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毫米波急性辐照后SD大鼠脊髓P物质(SP)和c-fos表达的变化,探索毫米波痛觉效应的机制.方法 采用毫米波(35GHz,40W/cm2)一次性辐照SD大鼠局部皮肤0s(对照组)、30s、1min、3min,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辐照后0min、5min、10min、1h、3h大鼠对应节段脊髓SP、c-fos mRNA、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毫米波辐照30s后各时间点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SP和c-os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毫米波辐照1min后第10min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SP和c-fo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此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毫米波辐照3min后第5min、10min和1h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SP和c-fo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P<0.05),于3h时间点下降至对照组水平.毫米波辐照30s及1min后各时间点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c-fos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毫米波辐照3min后第5min和10min辐照部位相应节段脊髓c-f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此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毫米波急性辐照后皮肤SP含量增加可能与毫米波辐照导致的热疼痛刺激诱导对应节段脊髓SP和c-fos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