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脑梗死灶MR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的病理生理特点。方法纳入45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及51例作为对照的无痴呆型脑梗死患者,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对纳入对象进行扫描,比较其皮质下病灶部位、梗死灶大小及数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患者梗死病灶的分布在基底节区内囊前肢、尾状核,以及额叶、半卵圆中心丘脑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SIVD患者基底节区内囊前肢、尾状核、豆状核及半卵圆中心后部、丘脑梗死灶数目较多(P〈0.05或P〈0.01),SIVD患者在颞叶、侧脑室体旁白质前部、半卵圆中心丘脑及前部区域梗死病灶体积增加较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皮质下梗死灶的部位、数目、体积与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行B超引导下侧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中肾静脉损伤导致造瘘管置入腔静脉、导丝进入右心房的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收治的1例左输尿管结石左肾积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0岁.因反复左侧腰部疼痛5年,检查发现左肾结石伴左肾积水入院.患者有大量饮酒史3年,高血压病、糖尿病史6个月.体质指数35.9 kg/m2.查体:血压150/110 mmHg(1 mmHg=0.133 kPa).左肾区叩痛明显.B超检查: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见约1.5 cm×1.0 cm强光团,后伴声影,左肾中度积水.CT检查: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左肾中度积水,增强扫描左肾皮质CT值100 HU.全麻下行B超引导下侧卧位MPCNL.术中建立经皮肾通道时因出血导致视野不清,留置斑马导丝及肾造瘘管准备二期行MPCNL. 结果 术后第7天复查CT发现导丝位于右心房,肾造瘘管位于腔静脉内达肝门水平.在CT引导下拔出导丝,每次约10 cm,观察5 min,患者无不良反应则再拔出10 cm,共5次将斑马导丝退入肾造瘘管内,将肾造瘘管退至肾分支静脉内距肾盂1 cm处停止,待分支肾静脉穿刺口血栓形成和愈合.术后第9天再次在CT监视下将肾造瘘管退入肾盂内,引流出清亮黄色尿液.术后第14天在全麻下经原通道行MPCNL,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寻及约1.5 cm×1.0 cm结石,在输尿管镜下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检查各肾盏及输尿管上段无残石后,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术中及术后无血尿,患者无不适.二次手术后3d拔除肾造瘘管.二次手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患者无特殊不适. 结论 肥胖患者行B超引导下侧卧位MPCNL时经皮肾通道建立难度大,术中穿刺深度与术前CT检查测量的距离存在误差,易导致损伤.术中肾静脉损伤及肾造瘘管误入腔静脉时,可以通过夹闭造瘘管进行止血.在充分做好抢救准备的前提下,可在CT引导下分次逐步拔除导丝及造瘘管.  相似文献   
3.
膀胱原位癌定位诊断比较困难 ,我们采用美兰染色膀胱镜检查 ,使诊断率明显提高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本组 2 2例 ,全部有血尿或慢性尿路感染史 ,经尿细胞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 ,B超、排泄性尿路造影均未发现肿瘤病灶患者。年龄 18~ 6 3岁 ,平均 40 .7岁。1995 .0 3~ 1997.10月共 9例 ,直接采用膀胱镜检查 ,1997年 11月至今 ,采用美兰染色膀胱镜检查。方法为术前先用导尿管排空膀胱 ,将 4m l美兰加生理盐水 5 0 m l灌注入膀胱内保留。 2 h后嘱待检查者排尿 ,局麻下置入膀胱镜鞘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膀胱至引流液清亮无兰色 ,置入膀胱镜…  相似文献   
4.
膀胱嗜铬细胞瘤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 2 0 0 0年共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 5例 ,其中恶性 3例。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6~ 5 6岁。病史 2 0天~ 1年。 4例出现排尿时头晕、心悸及血压升高 ,3例伴无痛性肉眼血尿 ,1例伴镜下血尿 ,1例尿液正常。 4例测尿VMA值 3例显著增高。 5例均通过膀胱镜检获得定位诊断 ,2例分别位于膀胱颈及三角区 ,3例位于膀胱前壁、侧壁。瘤体最大为 7cm× 8cm× 7cm ,最小直径 2cm。 2例活检术前确诊。 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 ,1例行前列腺切除及局部病灶切除 ,1例行膀胱全切除。后两例术中失血各约 5 0 0 0ml。病理报告 5例均为膀胱嗜铬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急性期脑缺血中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MRI、FLIAR、DWI及MRA检查。对MRA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选取病灶中心和健侧相应部位8×8像素大小区域,测定各自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计算rADC值。结果 40例患者的DWI图像均显示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相符的病灶,尤其是在超急性期,病灶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清晰度。MRA检查均获得清晰血管图像,结果显示动脉硬化3例,动脉狭窄或闭塞28例;40例中,24例大面积病灶的血管病变阳性率为100%。DWI显示病灶解剖定位均与MRA上血管异常解剖定位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WI对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均有很高的敏感性,MRA对颅内大血管及其部分分支的狭窄或闭塞情况均能很好地显示。通过DWI和MRA联合扫描进行比较,可以对应显示同一区域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进一步判定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进行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操作的方法、技术以及术后护理密切相关。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特点进行了解,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措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8.
自 1996年 12月以来我们对 17例嵌顿包茎患者行 期包皮环切术治疗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 17例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49岁 ,平均年龄 2 7.4岁。病程最短 10 h,最长 6 d,平均 3.1d。基中 9例狭窄环处破损糜烂 ,2例并发感染。阴茎根部阻滞麻醉 ,于背侧正中嵌顿环处作长约 2 cm的纵行切口 ,切开嵌顿环皮肤和深筋膜 ,松解狭窄环 ,水肿明显者 ,用针尖多处穿刺皮肤 ,轻轻挤压包皮 ,挤出水液 ,再按常规手术步骤切除包皮 ,结扎出血点 ,对位缝合包皮内外板。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及控制感染 ,1周后拆线。2 结果与讨论本组 17例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前列腺增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10年10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182例临床治疗。手术时间(46~92)min,平均69min,手术切除腺体组织(37~85)g,平均51g;术后病检证实为前列腺癌则行去势治疗。结果术中出血量平均80ml,术中前列腺包膜穿孔1例,电切综合征(TURS)2例,术后1~3月前列腺窝出血4例;前列腺尖部狭窄2例。术后膀胱持续冲洗(2~5)天,平均3天,术后4~8天拔管留置尿管。术后随访1~28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19~27)分,平均23分降至术后(6~13)分,平均9分,(P<0.05);残余尿量由术前(65~180)ml,平均92ml降至(20~62)ml,平均31ml,(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等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人前列腺横纹肌肉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确诊,1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确诊,病理类型均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确诊后行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及放疗.3例中,1例术后11个月因肿瘤多发性转移导致死亡;1例已存活1年,无复发及转移;1例术后转肿瘤科治疗,51 d后行CT复查时发现肺部转移,现已存活3个月,后两例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 前列腺横纹肌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预后差,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提高诊治效果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