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2例,均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确诊为环咽肌失弛缓,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16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仅行吞咽功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以普通导尿管为扩张工具,对其进行环咽肌扩张治疗。于治疗前和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达6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经口进食人数、吞咽障碍程度(VFSS评分)和临床吞咽功能。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16例患者中恢复经口进食11例(68.75%),对照组16例患者中恢复经口进食仅4例(2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FSS评分在口腔期、咽期、误吸以及总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VFSS评分仅口腔期和总分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FSS评分中的咽期、误吸程度、总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吞咽功能评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和电刺激联合环咽肌球囊扩张术可促进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及早经口进食,并改善其吞咽障碍程度,恢复其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吞咽造影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对63例脑卒中患者,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改良吞咽造影检查,比较对吞咽障碍和误吸的检出率。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洼田饮水试验检出吞咽障碍和误吸为22例(34.92%)和11例(17.46%),吞咽造影检出34例(53.97%)和23例(36.51%)。经χ2检验,吞咽造影对吞咽困难和误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洼田饮水试验(P<0.05)。结论吞咽造影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优良检查方法,其评估价值优于洼田饮水试验。  相似文献   
3.
背景:临床上常用以及教科书介绍较多的颈部旋转手法中,端提旋转手法、冯氏定点旋转手法、孙氏旋转手法和龙氏正骨手法比较有代表性。这4种手法旋转颈椎时都可能会产生咔哒声响,但它们的声响有无差别呢?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旋转颈椎引发的咔哒声响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选择96名健康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分别对受试者颈椎实施端提旋转手法、定点旋转手法、孙氏旋转手法和单纯旋转手法。每名受试者均先向左侧旋转,再向右侧旋转。运用自行设计的声响采集系统对手法所致的咔哒声响进行采集,并对声响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在向左侧旋转中,定点旋转手法和孙氏旋转手法产生的咔哒声响次数较少,且单次发声的比例较高,端提旋转手法和单纯旋转手法产生的咔哒声响次数较多,且多次发声的比例较高。向右旋转4组间声响总次数差异和声响次数构成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在颈椎旋转手法时,采用一定的轴向牵引力量能减少咔哒声响次数,增加单次声响比例,在正骨复位中能提高复位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颈椎;旋转手法;咔哒声响;对比研究;植入物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临床上常用以及教科书介绍较多的颈部旋转手法中,端提旋转手法、冯氏定点旋转手法、孙氏旋转手法和龙氏正骨手法比较有代表性.这4种手法旋转颈椎时都可能会产生咔哒声响.但它们的声响有无差别呢?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旋转颈椎引发的咔哒声响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96名健康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分别对受试者颈椎实施端提旋转手法、定点旋转手法、孙氏旋转手法和单纯旋转手法.每名受试者均先向左侧旋转,再向右侧旋转.运用自行设计的声响采集系统对手法所致的咔哒声响进行采集,并对声响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在向左侧旋转中,定点旋转手法和孙氏旋转手法产生的咔哒声响次数较少,且单次发声的比例较高,端提旋转手法和单纯旋转手法产生的咔哒声响次数较多,且多次发声的比例较高.向右旋转4组间声响总次数差异和声响次数构成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在颈椎旋转手法时,采用一定的轴向牵引力量能减少咔哒声响次数,增加单次声响比例,在正骨复位中能提高复位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疗效。方法:将96例CF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48例,在康复训练同时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为93.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治疗CFS,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痴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痴呆目前认为可分为四种,即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及其它,以前两种最为常见,其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占全部痴呆的8%~39%。但是该病的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康复治疗72例VD患者,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诊断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IV)VD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具有记忆损害,认知障碍等痴呆综合征。②临床检查和脑影像学检查提供有脑血管病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在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3年8月_2016年2月期间该院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常规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79.23±12.17﹚%、Fugl-Meyer评分(24.72±8.4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峰力矩:屈肌(81.26±19.25﹚N.m、伸肌(22.85±10.56) N.m、峰力矩与体质量比:屈肌(114.22±40.25)%、伸肌(31.26±10.25)%、总功:屈肌(213.65±30.25﹚J、伸肌(47.58±19.56)J、平均峰力矩:屈肌(82.66±23.14)N.m、伸肌(19.26±7.14)N.m、单次最大功:屈肌(51.24±13.24﹚J、伸肌(14.41±3.56)J指标水平均略低于健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康复治疗中应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状况的效果。方法随机划分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方面,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测定方面,采用FMA评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康复后WHOQOL-100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结果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10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72例),对照组(西药治疗,36例)。2个月后进行改良长谷川智能评定量表(HDS)测试。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9.72%,总有效率91.67%,无效8.33%,而对照组显效率30.56%,总有效率66.67%,无效3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HDS评分治疗后显著增加,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