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Tissue-Link联合Cusa与Pringle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其中术中45例采用Pringle法进行肝癌切除术(对照组),另51例采用Tissue-Link联合Cusa法进行肝癌切除术(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指标及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延长[(189.2±45.8) min与(151.6±34.7) min,t=-5.101]、术中出血量减少[(273.5±141.6) ml与(371.3±127.2) ml,t=7.396]、术后第7天总胆红素降低[(15.7±8.9) μmol/L与(26.5±10.8) μmol/L,t=5.320]、术后白蛋白补充量也减少[(61.0±9.7) g与(84.6±9.3) g,t=7.698]、切缘肿瘤复发率[0与8.9%(4/45)]、肝内转移率[7.8%(4/51)与20.0%(9/45)]、肝外转移率[3.9%(2/51)与17.8%(8/4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31、6.315、6.746,P均〈0.05)。观察组术后2年、3年无瘤生存率(88.2%、76.5%)高于对照组(64.4%、44.4%,χ^2值分别为5.468、8.902),且观察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80.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1.1%,χ^2=4.8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应用Tissue-Link联合Cusa较Pringle法的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率均降低,同时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背景:司坦唑醇能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作用,但目前还没有报道显示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如何,对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也未见报道。 目的:通过骨形态计量学观察复方司坦唑醇对D-半乳糖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复方司坦唑醇组。除正常对照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两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备骨质疏松模型。正常对照组和D-半乳糖模型组灌胃给予溶剂对照,复方司坦唑醇组灌胃给予司坦唑醇0.54 mg/(kg•d)+吡拉西坦432 mg/(kg•d),连续14周。测量胫骨上段松质骨和胫骨中段皮质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 结果与结论: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显示,复方司坦唑醇可有效预防D-半乳糖对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显微结构的破坏,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复方司坦唑醇对D-半乳糖大鼠胫骨中段的皮质骨骨量丢失的作用不大,可抑制D-半乳糖大鼠皮质骨骨外膜的骨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肝恶性肿瘤患者25例,所有患者都以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精准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64.5±3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9±36.7) ml;共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其中肝衰竭和腹腔渗血患者1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的基础和前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令人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复方司坦唑醇对D-半乳糖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司坦唑醇能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作用,但目前还没有报道显示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效果如何,对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也未见报道.目的:通过骨形态计量学观察复方司坦唑醇对D-半乳糖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模型组、复方司坦唑醇组.除正常对照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两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备骨质疏松模型.正常对照组和D-半乳糖模型组灌胃给予溶剂对照,复方司坦唑醇组灌胃给予司坦唑醇0.54 mg/(kg·d)+吡拉西坦432 mg/(kg·d),连续14周.测量胫骨上段松质骨和胫骨中段皮质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与结论: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显示,复方司坦唑醇可有效预防D-半乳糖对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显微结构的破坏,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复方司坦唑醇对D-半乳糖大鼠胫骨中段的皮质骨骨量丢失的作用不大,可抑制D一半乳糖大鼠皮质骨骨外膜的骨形成.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行胆道造影患者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98例成功经胆囊管造影4例经胆总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5例,胆囊管异常开口8例,胰、胆管汇合畸形(PBM)6例,右侧副肝管5例,Mirizzi综合征5例,胆囊管结石5例,胆道损伤1例。术中予改相应术式,经处理后患者均康复出院。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清楚显示胆道结构,能发现术前未确诊的胆总管结石、胆囊管结石,对胆管、胰管变异的诊断提供确切依据。胆道造影简便易行,增加术者的信心,值得在广大的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骨形态计量学观察司吡合剂对松质骨和皮质骨的影响。方法 选取5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司吡合剂组。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取第五腰椎、胫骨中段骨,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检测。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大鼠第五腰椎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减少(P<0.01),而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1),动态参数无明显变化;胫骨中段的皮质骨面积百分数减少(P<0.05),骨髓腔面积百分数增加(P<0.05),骨内外膜的形成和矿化均无明显变化。与去卵巢组相比,司吡合剂组第五腰椎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增加(P<0.05),吸收、动态参数无明显变化;胫骨中段静态、动态参数无明显变化。 结论 5月龄SD雌性大鼠去除卵巢12周后,可产生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司吡合剂能预防去卵巢大鼠造成的第五腰椎松质骨的骨丢失,但对胫骨中段皮质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Roux-en-Y与毕I式消化道重建在远端胃癌根治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广东高州市中医院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的患者70例(R-Y组),行毕I式消化道重建的患者67例(毕I组),术后均进行至少3年的随访。对术后远期胃肠功能、内镜RGB评分、营养指标以及远期并发症的进行对比。结果术后3年,两组患者的术后远期营养指标、术后远期胃肠道并发症的对比P值均>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Y组远期胃食管返流征、食物残留、残胃炎及胆汁返流的情况明显少于毕I组,两组P值均<0.01,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Roux-en-Y式比毕I式更适合于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消化道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安全以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并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应用腹腔镜技术的36例患者为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的60例患者为开腹组,两组进行3年生存率、切缘阳性率、吻合口瘘、清扫淋巴结数目、平均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结果开腹组与腹腔镜组的3年生存率、切缘阳性率、吻合口瘘、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胃肠恢复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均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