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8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予以生化检验与血常规检查,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TBIL、ALT明显较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WBC、ALB、A/G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明确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值的变化情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阶段表面抗原定量(HBs Ag)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与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的1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BV感染不同阶段将其分为IT(免疫耐受期)组40例,IC(免疫清除期)组42例,LR(低复制期)组50例,ENH(再活动期)组32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表面抗原定量水平,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患者HBV DNA水平,比较不同阶段患者HBs Ag水平与HBV DNA的关系。结果 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HBs Ag抗原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免疫耐受阶段表面抗原水平最高,对照组为45 766.81IU/m L,观察组为41 183.19 IU/m L,且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HBs Ag水平明显高于接受治疗的观察组(P0.05);免疫清除期患者HBs Ag定量水平与HBV DNA呈明显相关性(r=0.57,P0.05)。结论在HBV感染不同时期,患者HBs Ag滴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免疫耐受期最高,但患者血清HBs Ag水平仅与早期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时乙型感染病毒的复制相关,主要发生于免疫清除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主要针对HBV感染者免疫清除期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HBVDNA定量的关系进行深度的探究和分析,明确免疫清除期时患者体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数值与HBVDNA定量数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感染科住院免疫耐受期乙肝患者210例,选取同期免疫耐受期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同时对这两组患者进行HBV表面抗原定量和HBV-DNA定量检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FQ-PCR)和ELISA三种检验的方法,并分析其定量的数值关系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免疫清除期HBV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HBV DNA的定量关系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的高低能正确快速的反映出患者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与HBV DNA定量呈正相关,本关系有助于HBV感染者的病情的观察与治疗指导,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表面抗原(HBsAg)定量与HBV-DNA含量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为乙型肝炎的患者180例,同时进行HBsAg和HBV-DNA定量检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BsAg浓度在20~200 ng/mL时,HBV-DNA的阳性率上升较明显,表明在该时期体内有大量乙肝病毒复制,具有传染性,并可能对机体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随着HBsAg含量的升高,HBV-DNA阳性率也随着不断增高。结论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联合检测HBsAg和HBV-DNA有助于乙肝患者的病情观察、用药、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免疫调节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ALT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周以及第24周时,治疗组ALT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4周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Be Ag恢复情况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12周,HBe Ag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以及治疗结束时,HBe Ag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药物临床起效较快,药物用作较明显,同时对于HBV的抑制效果较干扰素治疗更为明显和有效。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不断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34例。A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48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A组治疗后HBV-DNA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V-DNA转阴率高、HBeAg转阴率高,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效果更好,患者HBeAg转阴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HB)核苷类药物治疗停药后复发与血清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80例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核苷类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的HB患者.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w后血清HBV-DNA水平.结果 HBeAg(+)时,患者停药后复发与血清HBV-DNA水平密切相关.HBeAg(-)时,患者停药后复发和血清HBV-DNA水平同样密切相关.结论 HB患者抗病毒治疗停药后复发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BV-DNA水平、治疗早期HBV-DNA水平及血清HBV-DNA水平降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他莫昔芬对人肝胚细胞瘤HepG2细胞中mTOR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运用RT-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和Western blot生物学方法对接受他莫昔芬刺激的HepG2细胞内survivin和p70S6k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他莫昔芬明显抑制了survivin的蛋白表达,并且减少了p70S6k激酶的合成。20μM的他莫昔芬即可有效抑制survivin mRNA的转录。运用mTOR特异性抑制因子雷帕霉素处理HepG2细胞,发现HepG2细胞内surviv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但是雷帕霉素并未影响survivin基因的转录,表明他莫昔芬和雷帕霉素通过协同作用抑制HepG2细胞内survivin的表达。结论他莫昔芬通过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效地抑制了HepG2细胞内survivin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情况进行减张缝合或皮肤移植术,观察组接受接力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术后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皮肤感觉异常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创面愈合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肌力等级、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创面愈合程度、并发症发生率(6.7%,2/30)优于对照组(2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t=8.27、5.25、3.45,χ2=4.32,P <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皮肤感觉异常率(3.3%,2/30)低于对照组(23.3%,7/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P> 0.05)。结论 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创面,可提升患者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降低皮肤感觉异常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创面愈合程度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