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止血带细菌污染情况,寻找止血带灭菌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各种常用止血带200条分为4组,分别用不同方法消毒后,做细菌培养,数据经X^2检验;结果不经过消毒处理的止血带携带大量的病原菌,经清洗后,细菌数目减少,经消毒液浸泡和煮沸消毒后,达无菌要求,经消毒处理后与没有消毒比较,P<0.0001;结论提出止血带要作消毒处理,并定期更换,是阻断资源性感染的重要连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因有典型临床症状而收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85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自身配对设计的研究方法分为4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及低脂饮食;辛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d,40mg/d,80mg/d,每晚睡前服用,治疗8周。服药0周、4周、8周及停药2周时分别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指标。结果 辛伐他汀各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降低ET~1及升高NOFMD的作用(P〈0.05),作用最佳者为80mg组,40mg组次之,20mg组再次之,停药2周,各指标均有所恢复,但与治疗前比较,80mg组尚存轻度降低ET-1的作用。结论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具有血管内虐保护作用. 短期内存在时间一剂量依赖关系,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这种依赖关系削弱。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1895年-1990年),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现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冯友兰先生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遭遇了诸多挫折、磨难以及丧妻亡子的  相似文献   
4.
刚过去的3月21日是第13个世界睡眠日,本次中国"睡眠日"主题是"关注睡眠关爱心脏"。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据最新的患病率统计,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有二亿人,糖尿病患者有近九千二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中老年朋友,而失眠在中老年人群中也是常见疾患。尚未引起大家重视的是,失眠可大大加重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严重程度,继而增加罹患冠心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辅助心理干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收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共计87例,患者根据意愿自主选择治疗方式,并以此为分组依据,43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给药,44例患者为试验组,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评分不及试验组(P0.05)。结论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辅助心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因有典型临床症状而收住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5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自身配对设计的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2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及低脂饮食;辛伐他汀20mg/d组(20mg组)23例,辛伐他汀40mg/d组(40mg组)21例,辛伐他汀80mg/日组(80mg组)21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片20mg、40mg、80mg,每晚睡前服用.服药0周、4周、8周分别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FMD).结果 ACS各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相比,辛伐他汀具有明显降低ET-1及升高NO、FMD的作用,P<0.05,4周时效果已相当显著,尤以40mg组及80mg组为甚,组内比较P值均<0.05,8周时进一步改善,P值均<0.001;组间比较,上述作用最佳者80mg组,40mg组次之,20mg组再次之,但8周时40mg组与80mg组的差距较4周时明显缩小;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可见ET-1轻度降低,P>0.05,NO升高,P<0.05,可见于各时段,FMD升高,8周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短期内存在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这种依赖关系削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频繁电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8年至今42例ICD植入患者中6例术后频繁电击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发生频繁电击(发生率14.3%),随访8~38个月,死亡1例。1例CRT-D患者半年内发生6次ICD电风暴,多为反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快VT(FVT),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无效升级为电击治疗或者ATP诱发FVT、心室颤动(VF)而行电击治疗,首次电风暴9个月后死于顽固心力衰竭;1例左上腔植入单腔ICD患者出现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事件频率进入VF诊断区直接电击治疗6次且无效;1例单腔ICD患者因T波过感知致11次误放电;1例双腔ICD患者出现3次血流动力学稳定的VT事件,ATP失败后电击治疗6次且无效,此3例均经优化程控后无电击事件。1例CRT-D患者因右室电极脱位至三尖瓣环处致P、R双计数误识别为3次VF并予电击,经再次手术复位后无类似事件。1例CRT-D患者极短期内因2次VF事件及1次VT事件,10阵ATP无效而先后3次电击治疗,优化药物及程控后无电击事件。结论ICD术后频繁电击病因及诱因治疗是预防发生和及时终止的基础,优化药物及程控治疗可降低对电击治疗的需求及误放电的发生,必要时手术调整或导管消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并探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掌握急救护理及观察要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选择并分析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3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掌握用药方法、危险指征及救护、建立静脉通路、心理护理,在抢救期间给予电击除颤或胸外按压。结果 3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护理,20例在24h获得控制,其余15例经过电击除颤及运用药后复苏成功,全部在48h得到控制。结论熟练掌握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心电图特点,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抢救程序,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单用阿托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对择期PCI术患者围手术期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预处理对PCI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先后入选88例具有典型稳定性心绞痛症状或/和负荷试验阳性的患者,在基础治疗相同前提下,随机分为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mg/晚)及联合组(阿托伐他汀10mg/晚+依折麦布10mg/晚),分组治疗7d后行PCI术,术前、术后8h、24h、48h、7d分别检测CK、CK—MB、cTnⅠ。结果 ①组内比较,两组术后8h与术前比较,CK、CK—MB、cTnⅠ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达高峰(P〈0.01),48h持续升高(他汀组P〈0.01,联合组P〈0.05),术后7d与回落至术前水平(P〉0.05);②组间比较,两组PCI术前CK、CK—MB、cTn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24h、48h联合组CK、CK—MB、cTnⅠ升高水平低于他汀组(P〈0.05),48h cTnⅠ更显著(P〈0.01),术后7d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单用对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损伤具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哎哟!”,王大妈半夜被一声惊叫喊醒了。她起来看看身边的王大爷,王大爷嘴里正嘟囔着,偶尔挥下胳膊、踢一下腿。王大妈心想:老头子这是又犯病了。这几年,王大爷一睡到后半夜就会说话、喊叫,然后又挥胳膊又踢腿,还经常打着王大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