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损伤后血清HCY和脂联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2例不同病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组,采用免疫法检测HCY,ELISA法检测脂联素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C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患者HCY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且P<0.01),与病情呈负相关。患者脂联素水平和HCY水平呈负相关(r=-0.6188,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CY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粉碎颅骨瓣腹壁下保存及再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例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患者的粉碎性颅骨瓣用丝线或医用胶整复固定腹壁下保存,然后择期取出作缺损颅骨修补。结果腹壁下保存3个月后所有骨瓣骨膜颜色鲜红、明显增厚,粉碎骨折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愈合,骨瓣保持完整,骨瓣总体无明显吸收变小。将骨瓣复位后骨瓣与骨窗吻合良好,术后3~6个月X线检查移植骨瓣愈合良好。结论粉碎颅骨瓣腹壁下保存及再植修补颅骨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显微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5例(30侧) 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男9例(18侧),女6例(12侧)。开颅后自桥脑水平离断脑干取出大脑,保留Willis环的完整性;显微镜下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起始部位、分支血管数量,测量后交通动脉的长度、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管径进行分型;观测后交通动脉最粗大分支乳头体前动脉的起始部位及起始部外径,并根据其形态特点进行分型。结果 30侧后交通动脉均发自颈内动脉外侧壁。左侧长度(13.63±0.42)mm,直径(1.72±0.56)mm,发出分支血管(6.92±0.55)支;右侧长度(14.42±0.46)mm,直径(1.81±0.60)mm,发出分支血管(6.22±0.48)支。后交通动脉为胚胎型4侧,过渡型2例,发育不全型7侧,成人型17侧。15例30侧标本中,乳头体前动脉缺如1侧,其余29侧后交通动脉均发出乳头体前动脉,其中单干型24侧、双干型3侧、多干型2侧。29侧乳头体前动脉中,起自后交通动脉的前1/3者7侧,中1/3者15侧,后1/3者6侧,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者1侧。结论 后交通动脉的管径及其分支血管的数量、起始部位、管径等均存在一定的变异;处理鞍区病变,特别是显微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时,应详细了解后交通动脉的解剖结构特点,并注重分支血管的保护,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序贯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创伤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18例)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4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3 d,总疗程7 d。B组(17例)以甘油果糖250 mL和20%甘露醇250 mL 6 h~8 h 1次交替静脉输注,疗程7 d。C组(14例)全部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D组(16例)全部应用甘油果糖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上述各组7 d后依病情好转程度酌情减少脱水剂用量。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体征、脑水肿、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效果各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286,P=0.022;χ2=4.930,P=0.026)。肾功能异常在第3天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比较C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电解质变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好,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对1996年6月~2006年12月该科收治的脑出血行微创手术者进行统计,了解手术本身所致并发症的种类,分析其发生原因及临床症状,总结防治措施.结果 微创手术并发症占病例总数的23.1%,轻者如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重者如再出血、颅内感染等可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有的需紧急手术.结论 微创治疗脑出血会出现多种手术相关并发症,应分析各种相关因素,尽量避免发生.  相似文献   
6.
穿刺术和小骨窗手术对中等量脑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30~60 ml)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不同效果.方法 随机将95例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穿刺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评价两组术后14d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4 d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住院期间和术后3个月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4d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住院期间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电解质代谢紊乱发生率[分别为16.33%(8/49)、6.12%(3/49)、6.12%(3/49)]与对照组[分别为56.52%(26/46)、21.74%(10/46)、21.74%(10/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随访,两组M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DL达良好者(Barthel指数95~100分)治疗组为39.13%(18/46),对照组为4.65%(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524,P=0.0009),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6.12%(3/49)、6.52%(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创穿刺术可明显减少中等量(30~60ml)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ADL,降低病残率,而且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用微创穿刺术治疗12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分为3组。A组,7h以内手术者51例(超早期组);B组,7~24h以内手术者40例(早期组);C组,>24h手术者36例(延期组)。评价3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1)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42,P=0.706;χ2=1.445,P=0.229;χ2=0.912,P=0.340),各种并发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2)治疗14d时,3组间NID评分[(29.98±6.87)vs(29.33±6.49)vs(28.68±5.37)]及ADL评分[(4.03±0.48)vs(3.97±0.39)vs(3.98±0.41)]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治疗3个月时随访,患者MRS量表3组两两比较[(1.71±1.09)vs(2.43±1.13)vs(2.48±1.1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术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硬通道两种不同穿刺方式对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9例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按照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硬通道经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对照组29例采用硬通道经额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脑室内积血吸收情况,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脑室内积血吸收时间为(4.36±1.7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42±1.83) d(P< 0.05).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有效率为90.0%( 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1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通道经枕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疗效优于经额角穿刺尿激酶灌注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破裂大脑中动脉(MCA)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的22例破裂MCA 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占同期收治的MCA动脉瘤患者的10.6%(22/208)]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或额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行临床随访, 通过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 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结果 22例患者的动脉瘤均完成夹闭, 其中动脉瘤术中破裂5例, 予载瘤动脉近端临时阻断后顺利夹闭。术后12~24 h复查CT, 显示脑梗死2例, 脑室轻度扩张1例。术后2~3周复查CT血管成像(CTA), 提示动脉瘤瘤颈少许残留1例。术后9~12个月随访, 行头颅CT、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可见1例少许残留动脉瘤无明显变化, 其余21例未见动脉瘤复发;随访期间1例出现脑积水, 行脑室-腹腔分流后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 GOS Ⅴ级18例, Ⅳ级2例, Ⅲ级1例, Ⅱ级1例。结论初步研究表明, 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MCA M1段非分...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外伤性脑出血恢复期治疗效果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 7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予以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观察组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6.64 ± 1.25)分,低于对照组的(9.35 ± 2.0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出院后 3 个月,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1),其中,观察组患者 ADL 评分为(82.19 ± 6.52)分,高于对照组的(70.38 ± 7.35)分,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有利于短期内促进外伤性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受损神经修复和重塑, 有利于恢复期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