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连方  任钰萍 《医药导报》2009,28(3):327-328
[摘要]目的观察散瘀通脉煎剂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Ⅰ~Ⅱ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口服散瘀通脉煎剂,每天1剂,同时给予羟苯磺酸钙500 mg,po,tid;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500 mg,po,tid,疗程均为90 d。通过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观察评价疗效;同时检测肾功能、空腹血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但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散瘀通脉煎剂联合羟苯磺酸钙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的缺血低氧状态,促进视网膜微血管瘤的吸收,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任钰萍 《江西中医药》2008,39(10):15-16
本院眼科王连方医师系绍兴市名中医,从事中医眼科30余年,临床用蒲黄治疗眼科诸种血症,独具匠心,兹将其经验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泪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及预防。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且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的患者57例(57眼),随机均分为三组:玻璃酸钠组、聚乙二醇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余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术后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术前降低,术后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较术前增高。两组用药组相比对照组干眼恢复差异显著,其中玻璃酸钠组恢复最为显著。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稳定性产生影响,导致术后干眼发生,可应用人工泪液进行预防与治疗,玻璃酸钠滴眼液相比较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1 病例 患者男,46岁,农民,因右服反复异物感一周,发现虫体半天来院,有养狗史3年.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眼异物感,并伴有右眼分泌物增多,无明显眼胀、眼疼及视物模糊症状,当地眼科诊断为右眼急性结膜炎,经滴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无明显好转.半天前照镜子时发现右眼内有半透明小虫子蠕动,遂来本院就诊,发现近泪阜部有半透明线虫1条,虫体扭曲活动,已有部分脱出于结膜外,经奥布卡因眼药水表面麻醉后裂隙灯下用棉签取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润目增液汤联合人工泪液在干眼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临床收集的160例320眼干眼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160眼,治疗组的患者每日口服润目增液汤,频率1剂/d,同时每日予人工泪液滴眼,频率3次/d;对照组的患者每日仅予人工泪液滴眼,频率3次/d,疗程为3mo.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3mo的干眼自觉症状,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患者BUT、FL、SⅠt三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3mo,治疗组干眼BUT、FL、SⅠt及总体疗效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润目增液汤联合人工泪液用于干眼症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并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手夹持娩核法在硬核性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共100例(100眼),均为Ⅳ级核,其中50例行夹持娩核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者为观察组,50例以超声乳化行白内障手术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天、1周、1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度及1个月后角膜内皮细胞数、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1周、1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值未超过1.00D。结论夹持娩核法应用于硬核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术后视力恢复好,且操作简单易学,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 年12月于绍兴市中医院眼科诊治的干眼患者98例(196眼),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 (98眼),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49例(98眼),应用干眼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中药作用机理 实施中药熏蒸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30 d后泪液分泌量(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 荧光素染色(FL)结果。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与对照 组治疗前SⅠt、BUT、FL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SⅠt(t=-2.78,P=0.006)、BUT (t=-2.89,P=0.005)、FL评分(Z=2.69,P=0.00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7.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P=0.021)。结论: 在临床治疗干眼中,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中药作用机理所制定的中药熏蒸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 干眼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干眼症亦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多种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若长期不愈会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我科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运用人工泪液滴眼配合中药内服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干眼症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90只眼,其中男12例24眼,女33例66眼;年龄25~70岁,平均45±2岁;病程20天~3年.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①症状:眼干涩感、异物感、畏光、眼红、烧灼感、睫毛上碎屑及晨起睁眼困难;②泪液分泌量测定(Schirmer I法)少于10mm/5min;③泪膜破裂时间(BUT)少于10s.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是因视网膜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脉中之血溢出于脉外,血滞留于眼内而致。现代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报道较多,如根据眼底病变辨证,用活血化瘀法;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局部与整体结合分若干型;也有分期治疗,如初期用凉血止血法,中晚期用活血化瘀法。我们认为,久用活血化瘀法易伤正气;用凉血止血法有碍瘀血的吸收;结合整体辨证分型,也无规律可循,临床也难掌握。因此在中医辨证的前提下,找出本病的常见证候,根据临床实践,凡无热象,久治无效及全身无症可辨者,均按气滞血瘀证型治之。现将30例30只眼的治疗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病,其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是糖尿病并不少见的并发症,我们以中医中药为主共诊治糖尿病性眼肌麻痹60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