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报告了依拉地平(isradipine)治疗30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期限6周,结果显示依拉地平1.25mg,每日2次,有14例病人获得满意的疗效,卧位血压由165.5±3.2/100.9±2.9mmHg降至146.1±1.2/89.1±2.5mmHg。11例病人服用剂量增至2.5mg,每日2次,卧位血压降至148.6±4.1/91.5±2.2mmHg。3例加服马来酸依那普利10mg,每日2次,血压降至152.5±2.3/94.9±5.6mmHg。2例病人降压效果不明显。单用依拉地平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3.3%,副作用较少,并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消失。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2 9岁 ,因劳累后胸闷 ,气短 1年余 ,加重 2月于 1999年 4月 19日入院。无心前区及胸骨后疼痛。查体 :血压 15/ 9kPa,心浊音界向左扩大 ,心率 78次 /min ,律齐 ,胸骨右缘 3~ 4肋间闻及舒张期杂音。心电图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 :胸骨旁长轴切面 :左室舒张末内径 6 0mm ,右冠状动脉起始部明显扩张 ,直径11mm(图 1) ;胸骨旁短轴切面 :扩张的右冠状动脉经右房前进入房室沟 ,绕右室后至左室 ,瘘口开口于左室后壁二尖瓣后叶根部 ;彩色多普勒显示增粗的右冠状动脉 ;频谱多普勒示 :左室后壁二尖瓣后叶瘘口处舒张期异常分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tHCY。结果稳定性心绞痛(S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Hs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HsCRP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结论HsCRP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药物支架术后关于晚期血栓形成的报道不多。现报道1例术后1年仍然服用阿司匹林,而中断氯吡格雷5天时血栓形成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人,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方法:按照病人年龄分为≥70岁组(n=52)和<70岁组(n=67)2组,对于≥70岁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判定未能有效开通后,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灌注、同时病人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仍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则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再通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组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与<70岁组比较,≥70岁组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多;但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别,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介入治疗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也未见显著增加。结论:≥70岁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成功比例与<70岁组相同,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6.
覆膜支架治疗合并严重内脏缺血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型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可以压迫从腹主动脉发出的动脉,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缺血性肠炎、肠坏死,肝功能衰竭,下肢动脉缺血甚至坏死。过去只有手术的方法,但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自从覆膜支架用于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后,我们发现覆膜支架不仅可以封堵夹层的破口,而且还可以缓解假腔对分支血管的压迫,使闭塞的分支血管重新开放,其效果之显著是其他内外科治疗无可比拟的。下面我们报告3例临床上已经出现的严重腹主动脉分支血管受损病例经覆膜支架治疗后的临床经过及从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例1男性,61岁,于2003年11月24日突然出现急性上腹部撕裂样剧…  相似文献   
7.
病例报道患者男性,19岁,高考体查时发现心包积液20d,患者无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发病前、发病当时无发热、腹泻等病史。患者平素易感冒、咳嗽。胸片提示心界向左下扩大,UCG提示中-大量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置管术,首次抽出100mL乳糜样心包积液,放置引留袋,间断引流24h引流500mL乳糜性心包积液,乳糜试验阳性,心包积液氯化物123mmol/L,糖8.94mmol/L,蛋白77.3g/L,糖8.59mmol/L,蛋白73.4g/L,红细胞数15~20,积液白细胞数1~4,未见积液多核细胞及积液单核细胞。行癌标及肿瘤标记物检查为阴性,未找到抗酸杆菌,患者PPD阴性,甲状腺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包括ST段抬高性和非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明确其梗塞相关血管为静脉搭桥血管(SVBG)后,进行急诊直接经皮血管成型术(PCI)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70岁与<70岁两组患者SVBG病变再通的临床效果和不良事件.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和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海德堡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连续AMI患者309例,其梗塞相关血管为SVBG患者.全部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根据造影显示梗塞相关SVBG血流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Ⅲ级以下,或同时伴有较明显胸痛,梗塞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仍抬高或压低,并均在确认无介入治疗禁忌证后行急诊PCI治疗(包括球囊成型术或支架术).比较两组患者即刻SVBG再通效果、血管有效再通成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短期临床效果.结果急诊PCI治疗SVBG罪犯血管共309例支,≥70岁组213例,<70岁组96例.两组患者中应用各种血管远端保护器者47例,其比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的技术成功率、急性再闭塞率差异均无显著性.≥70岁组SVBG直接PCI后发生慢血流或无血流现象明显增多,住院期间绝对死亡数多(20/24例),均较<70岁组明显升高.多次心肌梗死,SVBG连通大和优势冠脉血管,以及连通惟一仅存的SVBG时,发生慢血流或无血流后的死亡危险性较高.亚组分析显示相对于慢血流或无血流患者,正常血流组行直接支架术率较高,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73.5%比67.3%,P>0.05).结论 AMI梗塞相关SVBG病变、及≥70岁AMI患者组的急诊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总病死率较高.尽管两组PCI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和各种血管远端保护器应用率差异无显著性,≥70岁组SVBG直接PCI后慢血流或无血流发生率较高,同时住院期间绝对死亡数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导致一过性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4年5月住院的12例难治性高血压并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5.5±21.6)岁,造影显示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超过50%,肾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血压,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单侧及双侧肾动脉狭窄各6例,7例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5例正常但肌酐清除率<80mmol/L.5例患者伴有低血钾(<3.5mmol/L),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突然,利尿剂治疗效果好.肾动脉支架植入后3个月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46.8±17.6/82.2±13.7mmHg比179.3±25.4/90.5±11.6mmHg,P<0.05,1 mmHg=0.133hPa),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降低(121.5±28.4μmol/L比166.4±46.3umol/L,P<0.05),血钾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消失.结论难治性高血压突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低血钾,利尿剂治疗效果佳,高度提示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肺水肿,而非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介入治疗1 501例并发症分析--单中心16年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心内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在本院心内科于 1988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类型、发生率及其年度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并进一步分析与严重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 15 0 1例进行PCI;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5 5 3% ;主要并发症有住院期间死亡(0 5 9% )、急诊CABG(0 13% )、非致死性Q波心肌梗死 (0 13% )、冠状动脉穿孔 (0 2 0 % )、球囊破裂(0 2 0 % )、支架脱落 (0 13% )、冠状动脉痉挛 (1 87% )、急性闭塞 (1 5 3% )、无复流 (0 73% )、心室颤动(0 33% )、左主干夹层 (0 13%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0 2 6 % )等。单纯球囊扩张患者急性闭塞和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高 ,支架置入后明显降低 (分别由 4 4 1%和 2 4 8%降至 1 0 5 %和 1 2 3%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急诊介入治疗。结论 随着经验的积累 ,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但仍应引起介入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