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素1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豚鼠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意义徐军欧阳能太冉丕鑫任筱兰钟南山我们运用豚鼠哮喘模型及离体培养的气道基质细胞,探讨内皮素1(ET-1)对与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激活、浸润密切相关的炎性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抑炎因子IL-10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与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的关系,寻找简便易行能较好反映气道炎症客观指标。方法对42例症状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采用RT-PCR方法,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普米克TM气雾剂200~1000 μg/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β actin mRNA,IL-10/β-actin mRNA表达动态监测,并与健康人对比。结果 GM-CSF /β-actin与IL-10/β-actin相对比值在症状期哮喘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2.751 7±0.695和5.097 2±0.853(P=0.038)。抗炎治疗后随症状缓解,PBMCs GM-CSF /β-actin与IL-10/β-actin相对比值下降至2.426±0.755(P=0.000)。结论动态观察炎症因子/抑炎因子的相对值-GM-CSF/IL-10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变化,对于客观判断临床疗效及指导进一步的抗炎治疗可能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半年恢复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血清中 SARS抗体对 SARS病毒介导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测定 12例 SARS恢复期患者血清中 SARS抗体 (Ig G)的吸光度 (A)值 ;用维持液按 1∶ 8稀释恢复期患者的血清 ,并与分离、培养和鉴定后不同稀释度的SARS病毒 (SARS Co )上清作用 ,再加入 Vero E6细胞悬液进行培养 ,观察 Vero E6细胞病变的程度。结果  12例恢复期患者半年前的 SARS抗体 A值范围为 0 .79~ 2 .0 1,半年后的 A值范围为 0 .81~ 2 .0 6。其加入 12例恢复期血清的 SARS Co Vero E6细胞病变程度至少降低 2 5 %以上。结论  SARS患者半年后恢复期血清的 SARS抗体滴度有上升趋势 ,它还可抑制 SARS病毒介导的细胞病变 ,对 SARS病毒有中和作用 ,推测 SARS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炎前细胞团子粗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培养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内皮素-1(ET—1)基因及内皮素转换酶(ECE)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茶碱对此种表达的作用,探讨在炎症环境下气道平滑肌细胞在气道高反应性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低剂量茶碱在遏制气道高反应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GM-CSF(1000μg/ml)或与茶碱(125ng/ml)联合刺激离体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8小时,运用RT—PCR方法检测平滑肌细胞ET—且及ECE基因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基本不表达ET—1基因;GM—CSF刺激组ET—1基因显著扩增;同时加入氨茶碱组则ET-1基因表达完全受抑制;而ECE基因表达在上述三组无差别。结论:GM-CSF可刺激人气道平滑肌ET—1基因使其表达增强,而对ECE基因无此作用;茶碱可抑制此ET—1基因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小剂量茶碱在控制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方面的一个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血清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X线胸片和肺功能的跟踪观察,了解其变化的规律.方法对2003-06~2004-04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103例SARS患者出院后定期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并将其IgG血清浓度与20例健康的医务人员对照比较.结果 (1)SARS患者发病第3天起血清IgG的吸光度(OD)值为(0.063±0.012),与正常对照组(0.016±0.019)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0),此后逐渐增高,于发病后第3周明显增高达(0.180±0.202),于第4个月达最高值(1.730±0.331),此后逐渐下降,发病后第17个月为(0.668±0.109);(2)62例SARS患者发病后前3个月X线胸片恢复正常的比例为32.3%,发病后第17个月恢复正常的比例为56.5%,异常者有5例,均为重症患者,剔除中断复查的患者(22例),则第17个月胸片正常率为80%;(3)25例SARS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肺功能正常者16例,异常者9例,其中4例异常者3~6个月后复查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SARS患者发病后第3天血清IgG的OD值可作为诊断的筛选实验,发病第3周明显增高时可确诊;SARS患者的肺部间质性病变和肺功能损害均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百日咳鲍特菌BP283基因片段的有效方法。方法以百日咳鲍特菌BP283序列为目的基因,设计探针和引物,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FQ-PCR体系,优化反应条件,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R2.1-BP283;建立了检测BP283基因片段的FQ-PCR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最低检测浓度为102copies/μL,对临床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不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4%。结论FQ-PCR方法可成功检测百日咳鲍特菌BP283基因,该方法具有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及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的跟踪观察,了解SARS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对其的影响。方法定期跟踪77例SARS患者出院后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胸片和肺功能,将其分为两组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组和非继发下呼吸道感染组,比较两组IgG的动态变化和出院后胸片与肺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继发感染组的特异性抗体IgG于第2周高于非感染组,于第8周和第10个月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两组数据均于发病后逐渐增高,于第4个月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与发病后时间呈高度相关(r=0811),配对t检验显示感染组的IgG明显低于非感染组。病程第6个月,非感染组66例中,42例胸片已恢复正常;感染组19例中,仅1例胸片正常。10例非感染组中,仅1例有轻度弥散功能障碍;7例感染组中,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重度弥散功能障碍1例,中度1例,轻度3例。结论SARS患者急性期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非感染组低,肺部病灶吸收速度和肺功能恢复速度较均缓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与抑炎因子IL -10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与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的关系 ,寻找简便易行能较好反映气道炎症客观指标。方法 对 42例症状期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患者 ,采用RT -PCR方法 ,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 (普米克TM气雾剂 2 0 0~ 10 0 0 μg/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 -CSF/ βactinmRNA ,IL -10 / β -actinmRNA表达动态监测 ,并与健康人对比。 结果 GM -CSF / β -actin与IL -10 / β-actin相对比值在症状期哮喘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2 75 17± 0 695和 5 0 972± 0 85 3 (P =0 0 3 8)。抗炎治疗后随症状缓解 ,PBMCsGM -CSF / β -actin与IL -10 / β -actin相对比值下降至 2 42 6± 0 75 5 (P =0 0 0 0 )。 结论 动态观察炎症因子 /抑炎因子的相对值 -GM -CSF/IL -10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变化 ,对于客观判断临床疗效及指导进一步的抗炎治疗可能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炎前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培养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内皮素-1(ET-1)基因及内皮素转换酶(ECE)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茶碱对此种表达的作用,探讨在炎症环境下气道平滑肌细胞在气道高反应性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低剂量茶碱在遏制气道高反应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GM-CSF(1000μg/ml)或与茶碱(125ng/ml)联合刺激离体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8小时,运用RT-PCR方法检测平滑肌细胞ET-1及ECE基因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基本不表达ET-1基因;GM-CSF刺激组ET-1基因显著扩增;同时加入氨茶碱组则ET-1基因表达完全受抑制;而ECE基因表达在上述三组无差别。结论GM-CSF可刺激人气道平滑肌ET-1基因使其表达增强,而对ECE基因无此作用;茶碱可抑制此ET-1基因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小剂量茶碱在控制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方面的一个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