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肖刚峰  任富鹏 《浙江医学》2019,41(21):2278-2280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AHA对EL4细胞中miR-150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HDACiSAHA处理EL4细胞,定量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miR-150的表达水平,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经HDACiSAHA处理后,EL4细胞中miR-150的表达随着SAHA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经HDACiSAHA处理后,EL4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HDACiSAHA能够恢复或提高小鼠T淋巴瘤细胞EL4中miR-150表达并抑制EL4细胞增殖。miR-150在EL4细胞中表达可能受乙酰化修饰的调控,乙酰化修饰调控亦可能通过miR-150下调EL4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淼  任富鹏  张治业  张萍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1):1836-1838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铁过载情况及铁过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血液科2014年3月-2018年3月初诊的成人AA患者20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ferritin,SF)水平,采用亚铁嗪比色法测定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force,TIBC)和血清铁(serum iron,SI)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水平,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 结果 200例AA患者SF为1 253.25(519.06,1 757.17)μg/L,SI为33.31(21.60,56.66)μmol/L,TS为62.02%(30.88%,74.60%),Tf为1.87(1.60,2.71)g/L,sTfR为0.93(0.54,2.10)mg/L,200例AA患者中发生铁过载29例,铁过载发生率为14.5%。男性、重型AA、输血>8 U、合并感染者铁过载的比例高于无铁过载者(P<0.05),年龄、病因、病程与AA铁过载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输血>8 U、合并感染为AA铁过载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AA患者铁过载发生率高,男性、输血>8 U、合并感染为AA患者铁过载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盐酸西替利嗪片预防性治疗PD-1抑制剂所致常见斑丘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12月于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和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适合PD-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用药组和治疗用药组,每组各30例。预防用药组在给予PD-1抑制剂治疗的当天同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晚10mg/次,每疗程连续7d,7d内未出现斑丘疹则停止使用,如在预防用药期间出现斑丘疹,则继续口服直到斑丘疹好转停药。治疗用药组使用PD-1抑制剂治疗期间出现1级或以上级斑丘疹,则开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晚10mg/次,每疗程使用的时间为出现1级或以上级斑丘疹开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至斑丘疹级别小于1级的用药天数,观察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斑丘疹发生情况,斑丘疹发生后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天数,不同PD-1抑制剂斑丘疹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盐酸西替利嗪片预防用药组斑丘疹发生率(6.7%)显著低于治疗用药组发生率(26.7%,P<0.05)。斑丘疹发生后,预防用药组较治疗用药组用药天数减少(P<0.05)。使用同种PD-1抑制剂中,预防用药组斑丘疹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用药组(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对PD-1抑制剂所致常见斑丘疹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能显著降低斑丘疹发生率及斑丘疹发生后盐酸西替利嗪片的用药天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同胞HLA相合(sibling matched,sm)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sm-allo-PBHSCT)及sm-allo-PBHSCT联合骨髓移植(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本中心自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有1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收移植,其中sm-allo-PBHSCT组38例,sm-allo-PBHSCT+BMT组62例,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清髓性及减低强度的预处理方案.所有患者均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霉酚酸酯(MMF)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表明,两组造血重建快,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的中位时间均为12天,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天(sm-allo-PBH-SCT)和16天(sm-allo-PBHSCT+BMT).两组急性GVHD、Ⅲ-Ⅳ度急性GVHD、慢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37.1%和34.2%、7.89%和8.06%、36.11%和4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3.16%和12.90%,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7.1%和61.3%.高危患者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41.4±12.8)%和(60.9±9.6)%(p=0.017).结论:G-CSF动员的sm-allo-PBHSCT+BMT与sm-allo-PB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一样安全有效,对于高危患者可能更有利.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静脉输注入白细胞抗原相合的同胞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就已经成功开展[1],移植的成功与输入的造血干细胞是否能顺利定位于受者骨髓并增殖、分化、重构造血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