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因CT120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3例正常脑组织中CT120蛋白的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20例胶质瘤、3例正常脑组织中CT120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正常脑组织中CT120蛋白无表达.50例胶质瘤组织中CT120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9%,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χ^2=2.99,P〉0.05);半定量RT—PCR检测正常脑组织中CT120 mRNA呈弱表达,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CT120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χ^2=3.25.P〉0.05)。结论:基因120在胶质瘤有表达,但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伽玛刀成为治疗垂体瘤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组织结构显示清晰,能进行三维成像[1],扫描序列和扫描参数多,有利于了解病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广泛应用于伽玛刀术前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2002年5月-2005年5月对1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0~76岁,平均56.3岁,病程2 ̄12年,平均5.3年。疼痛分布区域:第1支1例,第2支3例,第3支3例,第2、3支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和MRA联合定位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单纯MRI定位、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AVM238例与MRI、MRA联合定位、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AVM324例的疗效。结果单纯MRI定位一年有效率为38.5%,MRI和MRA联合定位为40.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MRI定位两年有效率为71.0%,MRI和MRA联合定位为8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MRA联合定位能准确、清晰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结构,是OUR—XGD旋转武伽玛刀治疗AVM韩辑的孝位方法,  相似文献   
5.
神经导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保刚  杨卫忠 《医学综述》2005,11(3):281-283
神经外科学发展之初 ,在解剖学和病理结构的确定方面 ,存在着两个方向 ,即解剖学定位策略和通过使用机械装置来精确确定手术入路及目标病变的策略 ,它们都不是依赖于神经外科医生的个人技术。有框架立体定向是基于影像学信息发展而来的立体定向技术 ,它通过坐标系系统来确定病变部位。这种机器的定位系统在提高了准确性的同时却减少了技术操作的灵活性。尽管有框架立体定向系统通过计算机导航进行交互式影像传递从而提高术中的灵活性 ,但重要的是并没有适合术中神经外科医生的可视定位标志和装置。无框架交互式计算机辅助外科使用的神经导航…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提高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应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AVM324例,病灶体积平均7.2cm^3,中心最大照射剂量24-40Gy,平均32Gy,周边照射剂量8~20Gy,平均16Gy。结果299例患者获随访,1年闭塞121例(41%).2年闭塞233例(77.9%),治疗后出血11例(3.8%)。结论伽玛刀治疗脑AVM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显微手术治疗血栓性脑动脉瘤(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血栓性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1例血栓性脑动脉瘤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手术,行动脉瘤颈夹闭术7例,瘤颈塑形后夹闭12例,其中夹闭后切除动脉瘤16例。另2例行动脉瘤包裹加固术。结果全部病例手术结束后均即时清醒,术后偏瘫加重2例,24 h后出现不同程度偏瘫4例,CT显示局部血管痉挛以致相应的局限性低密度灶,出院时均有明显的恢复。随访6~39个月,恢复良好17例,轻残3例,重残1例,无死亡。结论瘤颈夹闭术仍是血栓性脑动脉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对有局部占位效应明显的巨大型血栓性动脉瘤,在不造成附加损伤的前提下应切开动脉瘤剥离出血栓或切除动脉瘤,以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癌切除术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术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人脑胶质瘤U251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耐药相关蛋白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模拟模拟临床给药方法。以阿霉素为诱导剂,建立理想的多药耐药细胞模型。并对已建立的耐药细胞株进行了多药耐药基因1(MDR-1)编码蛋白P-gp以及其它的耐药基因表达的蛋白如多药耐药蛋白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谷光甘肽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进行了定量研究,为阐明胶质瘤多药耐药机制并逆转耐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了激动剂(PPARγ)吡格列酮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增殖力测定、AO/EB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吡格列酮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情况。结果吡格列酮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呈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P〈0.05);可诱导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呈时间依赖关系(P〈0.05),并出现细胞凋亡征象。结论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胶质瘤细胞U-251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可能是细胞生长抑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