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鼻腔冲洗指导,术后加强术腔管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45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稳定,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加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术后术侧鼻腔的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加强术后随访,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4.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 ,甚至致残。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 (PE)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死亡率可达 70 %[1] 。了解DVT的有关知识 ,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减少DVT和PE的发生 ,降低病人的住院日、医疗费用和死亡率。1 DVT的病因及危险因素1 1 病因。Virchow[2 ] 185 6年提出的血栓形成的三联因素 :静脉淤滞、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 ,是公认的DVT三要素。1 2 危险因素1 2 1 年龄。DVT可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对10例SAP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行CVVH,监测CVVH前后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并发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CVVH治疗后患者高热、心动过速、呼吸窘迫、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血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CV-VH治疗SAP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13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50)和干预组( n =63)。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模式,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模式。观察2组生命体征[患者入院时、置管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精神状态[运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患者干预前、置管第2、7天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评价患者置管后30 d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结果2组健康教育后,在置管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入院时升高,其中对照组置管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n.05),但干预组置管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置管第2、7天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置管第7天评分低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置管第2、7天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健康教育模式能够稳定患者置管前血压、心率,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置管后的生活质量,针对性的教育模式还可以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7.
代莉莉 《安徽医药》2013,17(6):1063-106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由医生护士共同参与管理病人,共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使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贯穿病人住院的全程。比较2组患者住院满意度、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康复锻炼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满意度为95.6%,好于对照组(83.3%),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2.5%)(P<0.05),康复知识知晓优良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增加患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综合性医院开展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调查正常新生儿1 000名和高危新生儿1 000例听力。未通过者在生后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随访并转诊。结果:正常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未通过率0.3%;明显低于高危新生儿,未通过率2.1%。共筛出3例听力损失患儿。结论:高危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率高于正常新生儿。采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快速、准确、效果好。尤其对高危新生儿灵敏度高,这将为提高新生儿尤其对高危新生儿听觉保健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化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21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线资料调查,建立糖尿病达标管理数据库,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达标管理。结果随访1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除足部护理维度外,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均低于良好水平,得分最高的为饮食控制维度(77.54±18.03)分;除足部护理外,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规范化达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糖尿病强化教育、血糖监测随访等措施,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和肢体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取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取肢体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从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度、导管脱出率、收缩上升上升至90mmHg所需时间等方面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通畅度、导管脱出率及收缩压上升至90mmHg所需时间等五个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P&lt;0.05)。结论:颈外静脉穿刺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效果优于肢体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