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测定丙肝病毒(HCV)抗体的方法学性能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酶标记物,以鲁米诺为发光底物,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样中的抗-HCV。建立抗-HCV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与常规使用的抗-HCV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同时检测20例发光值(RLU)大于14 000的抗-HCV血清阳性标本,再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每天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指定生产的HCV的质控血清对CLIA进行检测,建立自己实验室的该项目临界值浓度,连续6个月对HCV质控血清检测,计算S/CO值,统计分析精密度、CV;用EQA的质控物检测HCV抗体,进行标本符合率计算。结果:CLIA方法的灵敏度为0.02ng/mL,阳性符合率为100%,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75.2%,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HCV抗体CLIA检测抗-HCV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准确性、稳定性较好,能满足临床输血早期筛查,以排除假阳性,杜绝漏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腹腔出血性患者利用腹腔血进行交叉配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随机对21例患者的腹腔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结果腹腔血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法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值分别为9.79和217.31,明显低于静脉血的21.11和408.09。结论在情况允许下,出于安全考虑,不宜将腹腔血液进行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3.
于玉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19-2520
目的:探讨BC-2000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异常的原因。方法:观察同一标本的白细胞分类在报警与不报警情况下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结果:BC-2000血细胞分析仪在报警情况下的白细胞分类结果有误差(P〈0.05)。结论:BC-2000血细胞分析仪在气路管道漏气、堵塞、负压不够、加溶血剂管堵塞、白细胞池污染的情况下,可引起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误差。试剂中的抗凝剂、溶血剂可引起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误差。标本在病理因素、生理因素、低能量白细胞的因素下可引起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掌握我县各个乡镇医疗单位消毒与灭菌现状,我们于2006年5月对我县各个医疗单位的消毒与灭菌现状进行有效的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4种不同种类的红细胞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C、D 4组,A组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B组患者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C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D组患者输注去白洗涤红细胞,比较4组患者输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胆红素等指标。结果 A、B、C、D组患者输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80.0%、93.3%、93.3%,C、D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输注后的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间、A组与B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制品和去白洗涤红细胞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血浆使用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桨水平。方法: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回顾性调查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发血登记表及输血申请单,分析各科室使用血浆的合理性及其特点。结果:各科室血浆使用百分率:感染管理科用量百分率为37.63%,外科用量百分率为18.8%,肿瘤科用量百分率为16.57%,妇产科用量百分率为0.21%, ICU用量百分率为16.03%。结论:血浆使用量偏大,用量较大的科室是感染管理科,外科搭配输血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冷沉淀结合输注对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大出血患者90例,按照患者家属选择的输注方式治疗方案分为2组:45例选择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方式治疗的患者作为联合组,45例选择冷沉淀输注方式治疗的患者作为沉淀组。比较2组患者输注前后的凝血功能、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均较沉淀组明显好转,且输注后联合组有效止血率高于沉淀组,24h内悬浮红细胞续用量少于沉淀组,平均止血时间短于沉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小板与沉淀结合输注能恢复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提高血小板和高纤维结合蛋白水平,促进止血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冷沉淀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血清IL-6、TNF-α、CRP水平与凝血因子PT、APTT、D-D、FIB、PLT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的肿瘤患者70例,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及凝血因子PT、APTT、D-D、FIB、PLT水平,分析肿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0期肿瘤患者血清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Ⅰ、Ⅱ、Ⅲ期的肿瘤患者,Ⅰ期肿瘤患者血清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Ⅱ、Ⅲ期的肿瘤患者,Ⅱ期瘤患者血清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Ⅲ期的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低于Ⅱ、Ⅲ期的肿瘤患者,0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APTT、PLT均高于Ⅰ、Ⅱ、Ⅲ期的肿瘤患者,Ⅰ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低于Ⅲ期的肿瘤患者,Ⅰ期肿瘤患者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高于Ⅲ期的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水平与凝血因子D-D、FIB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凝血因子APTT、PLT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IL-6水平与凝血因子PT无相关(P>0.05)。血清TNF-α、CRP水平与凝血因子PT、D-D、FI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凝血因子APTT、PLT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肿瘤患者成分输血后,凝血功能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凝血功能紊反应加剧,且血清IL-6、TNF-α、CRP与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