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2001年7月~2003年12月收治1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现将我们的早期急症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0例病人中,男8例,女2例,年龄31~70岁,平均(47.3±10.8)岁。10例均有急起剧烈胸痛,血压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两臂脉搏不等。结合X线、CT、超声心动图、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确诊。2结果10例中,经我院早期急症处理后血压、心率正常稳定转上级医院手术治愈2例;入院48小时内死亡3例;入院第十天死亡1例;病情稳定,药物疗法持续到今4例。3护理体会3.1急诊护理:本组10例急诊首诊误诊急性心肌梗死3例,胃溃疡1例,其他2例。分析本病误诊…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心内科2006-01~2009-06收治的74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4例系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男64例,女10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84岁,平均62.8岁.梗死部位:前壁6例,前间壁25例,下壁16例,高侧壁2例,广泛前壁14例,右室梗死1例,同时合并2个部位心梗者10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我院心内科2002年1月~2009年6月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二次入院情况作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文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64例,女10例,年龄39~94岁,平均62.8岁.均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均符合WHO关于心肌梗死的标准)后,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的患者.病史最长20年,最短1个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前有高血压史38例,占51%,有糖尿病病史11例,占15%,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前后严重吸烟者(每日>20支)30例,占41%.  相似文献   
4.
床旁紧急心脏起搏是抢救心脏停搏或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我院自 1998年至今对 2 6例危重病人进行床旁紧急起搏治疗均获成功 ,做好临时起搏治疗的配套护理 ,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环节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2 4例为CCU患者 ,2例为急诊科患者。其中男 17例 ,女 9例 ,12岁~ 76岁平均年龄 5 2 .5岁± 2 .2 7岁。原发病诊断 :心肌炎 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2例、病窦综合征 5例、尖端扭转性室速 5例、原因不明 2例。其中Ⅱ°AVB 2例 ,Ⅲ°AVB 10例 ,窦停…  相似文献   
5.
现将我院近年来在床旁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抢救15名垂危患者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心内科2006—01~2009—06收治的74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于景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328-3329
临时起搏器是抢救心脏停跳、严重心律失常、阿斯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方法。由于临时起搏器电极无侧翼以及老年患者存在生理性梳状肌或乳头肌萎缩,肌小梁平坦及松弛,若安装时电极位置不佳、护理不当等综合因素很容易引起电极移位.造成起搏失灵,危及患者生命。从临床护理观察,发现电极移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舒适护理在经股动脉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须绝对卧床12~24小时,患者易出现腰酸背痛、烦躁、排尿困难、失眠等不适.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2007年2月~2008年12月我们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择期经股动脉PCI患者的护理中.注意患者心理护理、舒适护理,满意其需要,使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于景莉 《护理学报》2006,13(9):30-31
总结20例患者行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心率、心律变化,防止心律失常、血管迷走反应、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紧密配合医生;术后观察局部伤口、生命体征和心力衰竭的先兆症状等,加强术后宣教及随访。本组治疗转归:术后随访3~6个月,总有效率90%,术后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分级提高Ⅰ级以上者9例,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至45%以上者6例,射血分数≥40%者8例,半年内再次因心血管事件住院者仅2例,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溶栓治疗愈早愈好。延迟溶栓 ,指AMI发生 6小时后的溶栓 ,能有效地控制AMI的症状、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并发症、保护心脏功能。本文就本院进行延迟溶栓治疗AMI 4 6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 A组 4 6例 ,均符合 1997年WHO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 36例 ,女 10例 ,年龄 39岁~ 73岁 ,平均 6 0 3岁 ;广泛前壁 10例、前壁 9例、前间壁8例、下壁 10例、下后壁 8例、无Q波心肌梗死 1例。B组 4 0例 ,前壁 2 4例、下壁 16例。1 2 方法 A组 4 6例均是AMI发病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