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的水平,探讨其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了来自全国7个临床中心病例对照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1890例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其中缺血性脑梗死854例,腔隙性脑梗死528例,脑出血508例),159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经严格检查排除脑卒中。结果:缺血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别为(13.26±17.28)和(14.14±15.9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34±11.33)mg/L(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10.25±11.18)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后,尿微量清蛋白330 mg L者发生缺血性脑梗死(OR=1.6,95%的可信区间1.073-2.268,P< 0.05)和脑出血(OR=1.7,95%的可信区间1.054-2.650,P<0.05)的危险性增加;尿微量清蛋白异常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密切,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检测禽蛋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使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通过C18色谱柱分离,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双酚A和双酚F在1.0~50μg/kg浓度范围呈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为0.3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双酚S在0.1~20μg/kg浓度范围呈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为0.05μg/kg,定量限为0.15μg/kg。利用该方法测定禽蛋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加标回收率为86.7%~106.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7.2%。结论 该方法快速便捷、准确稳定,可以满足禽蛋中双酚A、双酚S和双酚F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OX40配体蛋白基因(TNFSF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从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选取冠心病患者369例和匹配的对照组360例。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史、体格检查等临床资料及其它流行病学资料,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各组TNFSF4基因rs3850641位点A/G的基因型并统计各组的基因型频率。结果冠心病组rs3850641G等位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P=0.039)。结论TNFSF4基因rs3850641位点A/G多态性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七氟醚复合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老年患者七氟醚复合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30):七氟醚复合麻醉组(S组)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组(P组).麻醉诱导:舒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为0.25 ng/ml,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0 μg/ml,患者意识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S组吸入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0%~2.0%,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4 μg/ml,两组均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15 ng/ml,静脉输注罗库溴铵0.15 mg·kg-1·h-1.两组均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40~60,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的30%.记录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 与P组比较,S组乌拉地尔使用率降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缩短(P<0.05或0.01).结论 与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老年患者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时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麻醉恢复较快,更适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作用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死亡情况及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冠心病诱发因素、饮食宜忌、运动方式、药物治疗和判断标准5方面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强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后吞咽痛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我院96例心脏手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5岁组60例,<65岁组3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使用疼痛数字等级定量表评估术后吞咽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吞咽痛的特点,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老年患者心脏手术后吞咽痛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与<65岁组相比,≥65岁组术后吞咽痛发生率高(88.3%对66.7%,P<0.025)、疼痛评分高(2.6±1.7)分和(1.4±0.9)分(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麻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口咽黏膜损伤、TEE留置时间是老年患者术后吞咽痛的影响因素(P<0.01). 结论 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中TEE后吞咽痛发生率高,疼痛程度重.应在全麻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减少口咽黏膜损伤,缩短TEE留置时间以缓解患者术后吞咽痛.  相似文献   
7.
11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手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分析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原因。方法 115例MG患者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手术,MG分型:Ⅰ型12例,Ⅱa型20例,Ⅱb型68例,Ⅲ型10例,Ⅳ型5例。术前口服平时用量的溴吡斯的明;诱导用丙泊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麻醉维持用氧气、氧化亚氮和异氟醚。术中不用非去极化的肌松药。拔管指征;患者完全清醒,抬头坚持5s,潮气量大于10ml/kg,吸气负压峰值大于-20cm H2O。术后6h内开始口服小剂量的溴吡斯的明。根据术后是否需要呼吸支持分成两组:术后立即拔管组和术后延迟拔管组。结果 101例在手术室内成功拔管,拔管率为87.8%;14例术后需呼吸支持6h至7d,术后延迟拔管率为12.2%;术后需要带气管导管和呼吸支持的患者随MG的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结论 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用丙泊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麻醉诱导,吸入氧气、氧化亚氮和异氟醚维持,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MG患者术后需要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MG的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国正常人群血浆Lp(a)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血浆Lp(a)水平的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关系,进一步证实血浆Lp(a)致动脉硬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了9540正常人群的血浆Lp(a),分析了年龄、性别与L(a)水平之间的关系。检测了530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证实)及229例对照(冠脉造影阴性)和1386例脑梗死患者(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及1910例对照的血浆Lp(a),分析了血浆Lp(a)变化与疾病危险性的关系。结果 (1)正常人群血浆Lp(a)呈偏态分布(P〈0.01),中位数为19.6mg/dl,全距为209.7mg/dl。不同年龄、性别血浆Lp(a)水平分布情况,除大于50岁的女性以外,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人的Lp(a)水平主要分布在11~20mg/dl的范围;(2)疾病组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p(a)〉30mg/dl者,心肌梗死组占43.4%,脑梗死组占68.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随着Lp(a)浓度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有上升的趋势;(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30%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OR值为2.2,95%CI:1.498—3.167,P〈0.001)和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OR值为2.1,95%CI:1.767~2.489,P〈0.001)。结论 Lp(a)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随着浓度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它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下组织胶注射与金属夹联合肾上腺素血凝酶注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ANVUGIB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急诊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止血治疗,对照组予急诊胃镜下金属夹联合肾上腺素及血凝酶注射止血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内镜即时止血成功率、术后短期内再出血率、内镜下止血耗时、住院时间、输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0例均成功即时止血,对照组成功即时止血42例,止血成功率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7天内再出血2例,复发率4%,对照组7天内再出血8例,复发率16%,两组短期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内镜下止血耗时平均约12.22±2.77 min,对照组的内镜下止血耗时平均为19.98±6.23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平均7.84±2.46 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亲和力高、特异性好的IL-6抗体,建立稳定可靠的IL-6测定方法,用于心血管病人的辅助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定。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IL-6表达载体,经高效表达并纯化得到IL-6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经鉴定后,选择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抗配对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IL-6浓度。另外选择了70例正常人(年龄25-57岁,男55例,女15例)和83例冠心病人(年龄45~68岁,男62例,女21例),检测其血浆中IL-6浓度。结果 筛选出4株稳定分泌抗IL-6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C12,3D11,4C1,1G6,IgG亚类鉴定3C12,3D11,4C1均为IgG1,1G6株大部分为IgG1,少部分为IgG2b。抗体亲和常数分别为7.9×10~8,3.8×10~8,4.8×10~8,2.3×10~9,免疫印迹证实单抗特异性识别IL-6细胞裂解产物,相加实验表明4株单抗是针对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组成配对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最高灵敏度为10pg/ml,可检测范围为20pg/ml~5ng/ml。70例正常人血浆中IL-6含量207±280pg/ml(±s),83例冠心病病人血浆中IL-6含量711±656pz/ml(±s),p<0.0001,95%正常值范围0~755pg/ml。以正常人均值加两倍标准差作为标准,正常人高IL-6率4.3%(3/70),冠心病病人高IL-6率31.3%(26/83),p<0.01。结论 4株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