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角膜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类锌依赖性内肽酶,它能特异性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导致角膜结构的破坏,而其抑制剂可以抑制其活性。近期研究较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有四环素类抗生素、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合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转化生长因子-β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在不同部位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的造影效果。方法:使用NiKon NF-505眼底荧光造影机,对4 152例患者进行造影检查时,将荧光素钠注射部位由肘静脉改为手背静脉。此法所用的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为0.55-18规格,药剂的注速为4~6 s。注射、拍照需由2人分别操作减为1人操作。结果:手背视网膜循环时间平均为20.2 s,比臂视网膜循环时间略长,但造影结果不受影响。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改良方法采用手背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安全可行,工序简化,有利于患者。  相似文献   
3.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AMD)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本文就近年来乙胺碘呋酮在药理学、电生理、能量和脂质代谢、血流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1 乙胺碘呋酮的药理作用乙胺碘呋酮较明显地抑制复极过程,即延长APD和ERP。它能阻滞钠、钙及钾通道,有一定的α和β受体阻断作用。1.1 自律性主要降低窦房结和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可  相似文献   
4.
于晓晖 《当代医学》2016,(16):10-11
在如今的医院临床工作当中,医保药品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物质条件,医疗服务质量与临床疗效,直接取决于医保药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如果医保药品的质量存在问题,既会给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带来危害,还会造成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阻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与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医保药品从采购-医院药库-医院药房-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医院药房在医保药品质量管理中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医院药房必须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责任与重要性,不断完善医保药品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果,确保医保药品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与疗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与医疗保障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9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1级以下的病例,根据裂孔位置、数目、视网膜脱离的形态等首选放液或者不放液的巩膜扣带术,个别病例辅以玻璃体腔注气术。随访时间7~48(平均10.2)mo。结果:视网膜一次手术复位成功90眼(95%),视力由术前的4.03±0.42到术后的矫正视力4.58±0.33。结论: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够用最小量的手术、最小的创伤,获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和较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超声乳化治疗后极性白内障23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治疗后极性白内障的效果,探讨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治疗16例(23眼)连续性后极性白内障患者,总结手术技巧、术中并发症及术前、术后视力的变化等。结果23眼中,2眼(8.7%)发生后囊破裂,其中1眼晶体核落入玻璃体腔,另1眼未发生玻璃体脱出。术前平均视力3.77±0.54,术后4.8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眼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22眼植入囊袋内。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后极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连续环形撕囊、不做水分离、原位碎核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D151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的表达以及对Rac1和Cdc42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研究CD151促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rAAV-GFP和rAAV-CD151分点注射至大鼠左后肢肌肉组织内,基因转染1w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切除股动脉.6 w后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肢体局部CD151以及Rac1和Cdc42的表达.结果 术后5 w,Western印迹检测CD151组的CD15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同时CD151组p-Rac1/Cdc4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CD151蛋白表达可以激活Rac1和Cdc42信号通路,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9岁,因发现左眼外斜4~5年于2003年11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5年前偶然发现眼斜,后渐出现脸转向右侧,无复视自觉症状.无外伤史及家族史.查体:右眼视力1.0( 0.50 DS→1.0),左眼视力0.6( 1.00DS 0.75 DC×180°→1.0).第一眼位左眼外斜15°,第二眼位,右眼外斜45°,双睑裂等大.左眼内转及外转明显不足,内转时伴上射且睑裂变小.Bielschowsky头位倾斜试验(-),牵拉试验( ).无合并其他眼部及全身异常.CT及视野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各眼位检查见图1~9.初诊为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Ⅲ型(左).行斜视矫正术,术中发现左眼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6 mm,并有该肌挛缩纤维化,将该肌后退8 mm.术后2周第一眼位大致正常,左眼内转时仍有睑裂缩小,上射较术前减轻.左眼外转轻受限(图1~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D151及其突变体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的表达以及对血管新生的影响,进一步研究CD151促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rAAV-GFP,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 (整合素α3/α6结合缺陷突变体),分点注射至大鼠左后肢肌肉组织内,基因转染1周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切除股动脉.建模5周后测定后肢皮肤温度,检测缺血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缺血肢体局部CD151的表达.结果 术后5周,rAAV-CD151和 rAAV-CD151-AAA194-196组的CD151蛋白及AAA194-196突变体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rAAV-CD151和rAAV-CD151-AAA194-196两组间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但rAAV-CD151-AAA194-196组大鼠缺血后肢平均皮肤温度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低于rAAV-CD151组(均P<0.05).结论 研究证实CD151促血管新生是通过生成CD151-整合素α3/α6复合体而实现的,CD151-整合素α3/α6复合体的形成是CD151促血管新生的始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难治性青光眼常规手术较难成功,故我院行Ahmed减压阀联合聚肌胞注射,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聚肌胞是效力强大的诱导剂,注射后可诱导产生干扰素,故又名内源性干扰素,我们已报告聚肌胞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1].2002-2005年,我们在40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单纯Ahmed减压阀和Ahmed减压阀联合聚肌胞注射,观察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