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愈风宁心片对偏头痛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阳性药,0.9 mg·kg-1)组和愈风宁心片低、中、高剂量(378、756、1 512 mg·kg-1)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10 d。末次给药后1 h,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在头颈处sc 10 mg·kg-1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观察疼痛行为学指标,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疼痛相关因子缩胆囊素(CCK)、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前列腺素E(2 PGE2)含量;利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小鼠右后足跖部福尔马林致痛实验观察愈风宁心片低、中、高剂量(546、1 092、2 184 mg·kg-1)对小鼠扭体反应和舔足时长的影响。结果 偏头痛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愈风宁心片各剂量组和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组的挠头、甩头次数和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愈风宁心片中、高剂量组血清CCK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低、中、高剂量组血清PGE2、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醋酸扭体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愈风宁心片中、高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降低(P<0.05、0.01),高剂量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福尔马林致痛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显著缩短小鼠的舔足时长(P<0.01)。结论 愈风宁心片对偏头痛模型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改善疼痛相关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去氢木香内酯(DL)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凋亡、自噬的影响,以期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研究0、5、10、15、20、25 μmol·L-1 DL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研究DL对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选择10、20 μmol·L-1作为DL低、高浓度组,采用荧光染料Hoechst 33258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DL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吖啶橙染色检测DL给药后自噬溶酶体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DL对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对比DL单独给药及其分别与自噬抑制剂巴佛洛霉素-A1(BAF-A1)、3-甲基腺嘌呤(3-MA)联合用药对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观察DL对A549细胞信号通路调控的作用。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10、15、20、25 μmol·L-1 DL组A549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1);5 μmol·L-1 DL可显著抑制A549克隆细胞形成(P<0.01),说明DL能够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与空白组比较,DL组(10、20 μmol·L-1)凋亡细胞数目增多,DL组(20 μmol·L-1)中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ARP)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1),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1)。吖啶橙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DL组(20 μmol·L-1)橙色荧光增强,说明自噬溶酶体的生成数量增多。DL组(20 μmol·L-1)还能使细胞内LC3橙色荧光颗粒明显增高,LC3 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且加入自噬抑制剂后,A549细胞对DL作用的敏感性显著下降(P<0.01),表明自噬参与了DL诱导的A549细胞死亡。与空白组比较,DL组(20 μmol·L-1)能够使自噬相关蛋白3(Atg3)、自噬相关蛋白5(Atg5)的表达增加并使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P<0.01)。结论 DL能够激活凋亡与自噬从而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mTOR/STAT3信号轴探讨桑色素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 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组及30、60、90、120、150μg·m L-1桑色素组,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计算细胞抑制率。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组及30、90、150μg·m L-1桑色素组,培养细胞14 d后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培养细胞24 h后,采用Beyo ClickTMEd U-48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吖啶橙染色检测细胞自噬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自噬及m TOR/STAT3信号轴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组、空白+氯喹(10μg·m L-1)组、桑色素(30、150μg·m L-1)组、桑色素(30、150μg·m L-1)+氯喹(10μg·m L-1)组,干预48 h后采用CCK-8...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分析比较丹酚酸A与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大鼠经灌胃给药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及24h内的尿液,经固相萃取法(SPE)处理后,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开心散对双侧海马CA1区注射Aβ1-42致AD大鼠的治疗效果,初步明晰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β-淀粉样蛋白毒性学说”为依据,使用脑立体定位仪在SD大鼠双侧海马CA1区注射Aβ1-42寡聚肽段,从而复制AD大鼠模型。将痴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开心散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颅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为假手术组,正常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30 d。通过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观测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的变化;HE染色及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胆碱能神经递质(ACh、AChE、ChAT)、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及β-淀粉样蛋白(APP、Aβ1-40、Aβ1-42)的含量;IHC法解析皮层、海马组织中tau蛋白及GSK-3β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察看脑组织中BAX与BCL-2的表达程度。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开心散干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在目标象限的停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筛选大黄-桃仁药对的活性成分,通过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获得各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TTD、GeneCards、PharmGkb、DrugBank及OMIM数据库获得肝硬化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大黄-桃仁药对活性成分-肝硬化-靶点网络模型,利用String平台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R studio软件、Bioconductor软件等平台分析筛选出的靶蛋白,获得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取前30条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信号通路。结果 得到符合条件的大黄-桃仁药对药对活性成分29个,β-谷甾醇、常春藤皂苷、芦荟大黄素与泽兰黄醇素等为主要有效成分,作用于肝硬化的22个潜在靶点,从PPI网络得到TP53、MAPK3、HSP90等9个关键靶点,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大黄-桃仁药对治疗肝硬化的相关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干预调控血管系统的生成发育、上皮细胞增殖、脂质代谢、氧化应激等,通过影响癌症中的microRNAs(miRNAs)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肝细胞癌以及乙型肝炎进程等发挥治疗肝硬化的作用。结论 大黄-桃仁药对通过调控血管系统生成发育、上皮细胞增殖、脂质代谢等对肝硬化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治疗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包括癌症中的miRNAs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UHPLC-Q-Exactive MS)分析、筛选、鉴定桔红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大鼠ig给予桔红素溶液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及24 h内的尿液与粪便,经固相萃取法处理后,使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和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扫描模式下分析给药组大鼠的生物样品。结果通过检索化合物的多级质谱信息,由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推测分子式,结合对照品的特征性裂解规律,共鉴定出包括桔红素在内的28个代谢产物。结论桔红素在大鼠体内主要发生去甲基化、羟基化、硫酸酯化、葡萄糖醛酸化、去甲氧基化、甲氧基化、脱一氧化碳以及它们的复合反应等。较为详细地阐明了桔红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剖析了其代谢过程,可为其进一步的药效学、药动学及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附子理中丸方是治疗呕吐泄泻等消化道疾病的常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修复胃肠黏膜屏障、镇痛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等脾肾阳虚所致的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其具有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附子理中丸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将从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与活性成分3个方面对附子理中丸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