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0篇
药学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肿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肿病临床上比较少见,兹将我科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6岁,因颈部硬肿活动受限8个月,于1998年6月2日初诊。患者于8个月前在颈部起一索状硬性斑块,不痛、不痒。曾在他院诊断为淋巴结炎,用青霉素治疗无明显改善,皮损逐渐增大,蔓延整个颈部、枕部、肩肿间区,活动、转头均受到限制。内服中药、外涂红花油、红外线照射等治疗均无效。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颈部、枕部至两肩肿间区上部大片弥漫性硬性斑块,非凹陷性肿胀,边缘不清,皮肤无萎缩,皮肤表面正常颜色(图1),触之质硬。正线胸部透视无异常发现,化验血、尿…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7岁,未婚,山东即墨人,干1997年9月15日以贯冷、发热、全身皮疹、咽痛3天为主诉入院。住院号101293。入院前一周患者因发生癫病病而来本院神经科就诊,给予口服卡马西平(300m,每日3次)。患者否认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入院前3天始,躯干及小腿出现丘疹、斑疹(以大块斑疹为主),展痒,当晚咽癌、畏冷、发热,以至无法进食,体温在38.5℃-39.5℃。皮疹渐向全身蔓延。入院查体:T39.5℃,P114次/分,R26次/分,BP1519Kpa。急性重病容,倦怠,全身皮肤可见斑疹,面部、耳、上肢等处斑疹,号对称性分布,大部分困搔抓而出…  相似文献   
3.
三种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种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于天周1谢小建2临床资料115例中,男100例,女15例。年龄<20岁6例,21~30岁60例,31~40岁40例,>40岁9例。病程1月~2年。发病部位男性主要在冠头沟、包皮龟头系带两侧、肛门周围,女性以大小阴唇、处女膜...  相似文献   
4.
5-氟脲嘧啶局部注射治疗跖疣50例于天周山东省胶州市135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66300)50例均系门诊病人,男35例,女15例,年龄15~49岁。治疗方法:取5-氟脲嘧啶注射液4ml,加1%普鲁卡因1ml混匀,于跖疣中央进针,以刺于跖疣基底为度,...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5岁.因右臂皮肤揭色斑及斑下结节5年,于1987年11月4日就诊.  相似文献   
6.
7.
环孢素治疗掌跖脓疱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1.25~5mg/(kg·d)]环孢素(cyclosporine)治疗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pustulosis,PPP)的效果。方法:40例患PPP病人,年龄43±s13a(17~70a),随机分为环孢素组和安慰剂组各20例。第1阶段口服环孢素2.5mg/(kg·d)或安慰剂,bid,共4wk。第2阶段进行开放研究,40例病人在12wk内口服环孢素1.25,2.5,3.75,或5mg/(kg·d)。第3阶段为停药后随访8wk以上。结果:经第2阶段1.25mg/(kg·d)治疗,治愈率18%(2/11),有效率36%(4/11),复发率45%(5/11)。经2.5mg/(kg·d)治疗,治愈率67%(14/21),有效率19%(4/21),复发率14%(3/21)。3.75和5mg/(kg·d)的治愈率分别为67%(4/6)和100%(2/2)。结论:环孢素治疗PPP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54例为本院皮肤科患者,其中门诊28例,住院26例,均符合Bohan的诊断标准[1]。54例中,活动期(活动及稳定期指标见文献[2])31例,男4例,女27例,年龄6~67岁(35.8±11.8岁);稳定期23例,均有活动病史,治疗后(泼尼松30~80mg/d,4周~20月)病情稳定(症状大多消失),男2例,女21例,年龄8~62岁(32.1±12.8岁)。正常对照组30例为市中心血站健康献血员,其中男3例,女27例,年龄10~58岁(29.8±16.1岁)。检测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法:白介素-8(IL8)试剂盒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邦定医学生物公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购…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患者皮损和非皮损区的IL8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8岁,山东省胶南市人,因发热周身起红色斑块、结节伴疼痛40天于lop年3月15日就诊。患者因贫血于lop年12月份经检验血常规及骨髓穿刺,确诊为骨髓系粒细胞性白血病2型。经反复用强的松、三尖杉旨硷、阿糖胞音,长春新硷等化疗,治疗缓解。化疗时出现发热,用退热药时可退热,药效过去再度发热。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降至0.6XI广几,经用增白能后白细胞恢复正常,但体温持续不退,并在面部、躯干、四肢出现红斑块,结节伴疼痛。按抗过敏治疗无效而清本科会诊。查体T39℃,头颅五官端正,心肺及腹部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