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应用全层缝合在坏疽性阑尾炎术中的疗效。方法25例实验组(应用全层缝合)与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缝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感染率的差异。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率与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层缝合的疗效优于常规缝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虽然我国曾经被认为是发病率较低的国家,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1]。目前对结肠癌的治疗是以外科手术为基础,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为辅助的综合治疗[2]。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等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发现从中药苏木中提取的苏木素对包括结肠癌在内的等多种恶性肿瘤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苏木素的文献,综述其在结肠癌治疗中发挥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4.
<正>早期复极也被称为良性早期复极,是最常见的一种正常变异,故称为早期复极变异(ERPV)。ERPV是一种特发性心电图改变,以多个导联明显的J波和ST段弓背向下抬高为特征。它在年轻成人中发病率约为1%~2%,因胸痛入急诊室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13%~48%,通常不伴有心肌病,尤其是男性,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下。早期复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酯蟾毒配基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酯蟾毒配基对4种肝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用来评估酯蟾毒配基对MHCC-97H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经不同浓度酯蟾毒配基处理后, MHCC-97H细胞内迁移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酯蟾毒配基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其对MHCC-97H、HepG2、SK-Hep-1、Huh-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分别为0.55±0.06、2.83±0.24、5.25±0.49、14.89±2.28μmol·L-1;酯蟾毒配基还能显著抑制MHCC-97H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MHCC-97H细胞中的整合素α2 (integrin α2)、整合素α6 (integrin α6)、整合素β1 (integrin β1)、N-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营养状态与肝功能、炎症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行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0~≤1分组(13例)、2~≤3分组(34例)、4~≤8分组(58例)、≥9分组(65例)。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分析PG-SGA评分与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并比较营养良好组(4~≤8分组+≥9分组)、营养不良组(0~≤1分组+2~≤3分组)预后生存状态。结果 PG-SGA≥9分组患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分别高于0~≤1分组、2~≤3分组、4~≤8分组(F=20.870、18.633、835.004、1190.48、26.283、28.242、31.109,P<0.05),白蛋白(ALB)分别低于0~≤1分组、2~≤3分组、4~≤8分组(F=-18.755,P...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对最终确诊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对其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年间最终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19例患者的急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首发症状剧烈胸痛13例(68.4%),胸闷、呼吸困难1例(5.26%),急性左侧腹痛2例(10.5%),腹痛伴肢体偏瘫1例(5.3%),肩背部酸痛、腹胀1例(5.3%),恶心、呕吐伴腹痛1例(5.26%)。心电图异常11例(57.9%),急诊胸片检查异常7例(36.8%),急诊8例螺旋CT和MRI均发现真假两腔(100.0%),急诊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见假腔形成(71.5%),心肌酶检查异常4例(21.0%)。13例急诊拟诊主动脉夹层分离,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本病表现多种多样,误诊率极高,提高认识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