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IC是一种源于微血管损伤并且可导致微血管损伤的获得性凝血紊乱综合征,不同的机制在止血系统的不同环节同时促使凝血活化,其中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是其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技术在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以形态学内容为重点,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形态学教学方面两者有机地结合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乔凤伶  江咏梅  石华  杨惠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22-3524
[目的]用产科患者评价现有国际DIC诊断评分标准,比较4种国际DIC诊断评分标准在产科DIC诊断中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对产科并发DIC的适用性。[方法]选择四川大学第二医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期间产科中疑有凝血功能异常并进行DIC筛查的所有患者。对其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ISTH非显性标准、ISTH显性标准、JMHW标准及JAAM标准诊断敏感性分别为31.7%、4.3%、5.2%及12.6%。各凝血指标均值变化程度在4种标准中DIC阳性时远高于DIC阴性时(P=0.000)。ISTH显性标准、JAAM及JMHW标准DIC阳性时,出现出血症状、多器官功能受损、异常出血处理及凝血异常处理比率都远高于ISTH非显性标准;ISTH非显性标准DIC阴性时,上述症状及临床处理比率远低于其他3种标准DIC阴性病例。[结论]ISTH非显性标准的诊断特性是4种标准中最佳者。但现有DIC评分标准对产科DIC的诊断可能不适合。临床可能需要寻找适合于不同孕周及围生期的各项凝血指标DIC诊断界值,建立适合产科这一特殊人群的DIC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冷平  李燕  乔凤伶  余蓉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13-113
本科生导师制是解决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困境的有效方法。如何从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出发,结合培养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采用"团队式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导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本科学生,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多种临床和实验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评分标准相继被提出,不同评分标准的诊断性能各不相同。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STH)非显性标准的诊断特性是四种标准中最佳者。ISTH显性标准、日本卫生福利部及日本危重病协会三种诊断标准的同特点是针对典型DIC的判断。将针对凝血功能紊乱和器官功能衰竭的分子标志物应用于DIC诊断,在考虑DIC发生基础疾病的前提下,可能不失为早期诊断DIC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和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对血栓形成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遗传学方面进一步去探索与发现新的基因缺陷,加强分子标志物的使用和发展,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已经是未来血栓学领域的重要方向.故本文就近年研究较多的引起血栓形成的两大主要因素-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和活化蛋白C(APCR)抵抗作一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7.
8.
传统的《血液学检验》教学模式已落后于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步伐,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是现代教学模式改进的新趋势,本研究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教学资源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是传统教学模式补充,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白血病治疗方法主要为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两者都有一定副作用.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分化、抑制转移和逆转耐药的作用,单独用药或作为化疗、骨髓移植辅助药物,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产妇产前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产前血浆FDP、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收集产妇产前24小时内血浆标本,检测其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根据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分组:无明显出血(出血量<100 ml)组41例,亚临床出血(500 ml>出血量≥100 ml)组30例,临床出血(出血量≥500 ml)组36例,分析3组患者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产前血浆FDP含量与D-二聚体水平高度正相关(r=0.381,P=0.003),与产后出血量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462,P<0.001);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52,P=0.252);②出血组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③亚临床出血组与临床出血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无明显出血组(P<0.001);④无明显出血、亚临床出血及临床出血3组血浆FDP水平依次显著递增。结论产妇产前血浆FDP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于产后出血的发生有提示诊断价值;血浆FDP较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更具有临床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